150 年過去,「資本論」還有價值嗎?

A+A-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至今 150 年,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僅次於聖經。列寧、斯太林、毛澤東、哲古華拉及卡斯特羅等共產主義人物,均將此書奉為教科書。誠然,當時馬克思在書中預言,資本主義崩潰及共產主義的勝利,結果都未有成真,現在看來這些分析似乎言過其實。不過德國多名政治及經濟學者認為,「資本論」所提出的經濟理論,時至今日依然有其意義。

馬克思最為熟悉的觀點,自然是預料資本主義終會走向毀滅。他認為,企業在長期競爭之下,被逼降低成本以贏得更大市場,長此下去就會有愈來愈多企業破產,只剩擁有強大壟斷能力的集團企業,同時低收入、失業及無產階層不斷擴大,引致社會失衡並爆發革命,最終迎來共產主義。馬克思當時預料,在英國及比利時這些工業發展成熟的國家,不久就會出現這種劇變。但結果你我皆知,這些預言都未有成真。有些人因此質疑,「資本論」是否過時甚至過譽。

要分析「資本論」有何價值,當然先得閱遍全書,甚至翻看再翻看。但能把此書讀完的人,其實並沒太多。英國前首相 Harold Wilson 就曾坦言:「我只翻到了第二頁。」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前總編 Bernd Ziesemer 倒是少數人士,年少時作為共產主義者,先以左派的意識形態讀過一次,後來演變成自由保守主義者,又以另一種角度重看,對此書的理解較為深刻及獨到。在 2012 年,他更出版「給大家的馬克思」(Karl Marx für jedermann)一書,向大眾介紹這位經濟學家。

馬克思故居博物館存有的珍貴手稿。 圖片來源:ptwo/Flickr

Ziesemer 相信,「資本論」的中心思想只此一點:工人受到剝削,除了發起革命,別無出路。就他看來,馬克思當年撰寫此書,既想駁斥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核心,亦想推翻資本主義創造理論基礎,但結果共產主義未有獲勝,資本主義亦未有崩潰。Ziesemer 認為,馬克思整套思想都建基於一個錯誤推理,以為勞動是唯一的價值來源,認定資本主義光靠剝削工人發展,忽視持續技術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並低估創新、創業精神及技術發展這些財富來源。

不過 Ziesemer 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或「共產黨宣言」中,預測資本主義的全球勝利,將導致所有歷史及傳統的遺物消失。「因此我敢說,馬克思能被視作首位真正的全球化理論家。」慕尼黑 iFO 經濟研究院(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前院長 Hans-Werner Sinn 亦指,馬克思的金融危機理論到了現在,特別具有「高度現實」意義。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BBAW)「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研究項目負責人 Gerald Hubmann 也說:「他在當時便注意到銀行的重要性、危機時利潤私有化與損失社會化的現象。」

雖然馬克思未能預測現行金融經濟體系的脆弱,但他說對了資本主義的集中化傾向,能造就少數的全球性企業。Hubmann 表示:「馬克思不僅預示經濟全球化,甚至更進一步研究當中的驅動力,以及所帶來的影響。」不過,柏林自由大學(FU Berlin)東歐國民經濟學專家 Theocharis Grigoriadis 質疑,馬克思倡導的生產要素(means of production)國有化,在當今的世界經濟環境之下,不太可能實現,他更批評:「生產要素國有化會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