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林人:他們心中尚未倒下的圍牆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日的歐洲社會,正好印證這句「三國演義」名言。這邊廂,加泰隆尼亞進行獨立公投,遭西班牙警方暴力鎮壓,加泰人誓言爭取到底。那邊廂,德國慶祝該國的統一日,亦即是 1990 年東西德統一後的國慶。但「德國之聲」的報道發現,對統一前後出生的柏林青年而言,過去的分裂和阻隔,至今仍在他們心中。

31 歲的 Clemens Hühmer 樂於慶祝統一日,他認為:「德國統一證明了,並非所有事情都會走向負面。」但作為新一代西柏林人,他跟大部分同輩對冷戰及東西德分裂的歷史,都僅從課堂或父母口中得知,而對他,甚至很多德國人來說,圍牆在他們心中似乎屹立至今。「雖然我不曾經歷過德國分裂,但我就絕不會想去東柏林。我在東部的朋友,亦從不會想搬到 Wilmersdorf 或 Charlottenburg(兩個西部的高檔社區)。」

最新的大選結果,同樣反映出社會面臨新的分裂。為何柏林圍牆倒下近 30 年,德國之於這批後圍牆世代仍有東西之別?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社會研究中心的 Everhard Holtmann 及 Bernd Martens 就此進行研究,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 —— 即使一些人根本從未親身經歷,東德在他們心內依然「陰魂不息」。西部不少青年受到家人影響,對東德留下負面印象。Hühmer 憶述:「父親經常談到,當年他從西柏林穿過東德地區到巴伐利亞時,在兩德邊境遭受留難的事。」包括鉅細無遺地檢查車輛、拖延他的過關時間等。

另一方面,東部青年的父母及或祖父母則眷戀著東德。Holtmann 指出:「他們對比今昔生活時,東德的得分相當高。」但愈是年輕的受訪者,愈是對東德保持距離,難以想像在非民主體制下生活。95 年出生的 Natalie Oikova 是其中一人。她的父母先後在東德將近消亡時,從保加利亞移居東柏林。「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懷念在保加利亞時緊密的社區關係,欣賞那份社會主義情誼。」但她明白:「他們所熟悉的保加利亞早已消失。在過去 30 年,當地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Oikova 與 Hühmer 同樣,對統一日表示歡迎,並曾多次參與勃蘭登堡門前的慶祝活動,但她認為自己是個柏林人,而非德國人或保加利亞人。「我想要以一座城市,而非整個國家來定義自己。」當然,她說自己一旦回到位於 Marzahn-Hellersdorf 的居所,這個充斥共產時代建築的地區,還是無可避免會勾起昔日的東西界線。但 Hühmer 相信,統一日有其象徵意義。「人們常說現在德國趨向分裂,但當年的統一基本是和平達成。這個正面例子反映,並非所有事都無法談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