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總統杜林普、英國首相文翠珊想盡辦法把移民趕出去時,過去動輒爆發種族衝突的法國,在新任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帶領下,反其道而行,大舉招募國際人才。
「我希望把法國成為『獨角獸』國家!」馬克龍在選舉時曾提出這樣的願景。
獨角獸(Unicorn)通常指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超級新創企業,例如 UBER、Airbnb、Dropbox 等矽谷科技新秀。過去 10 年,這類公司幾乎都集中在美國、亞洲等地,歐洲所有的,屈指可數。
再看另外一個數字。根據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報告,今年第 2 季,歐洲初創企業籌得資金僅 44 億美元,美國卻是 188 億美元,亞洲則為 193 億美元。光是投資金額,歐洲就落後亞洲、北美洲 4 倍之多,法國又是歐洲中最保守陳舊的國家,如何與這些創新大國一較高下?
馬克龍不是空口說白話。近年來,法國努力洗刷勞工規範嚴苛、賦稅沉重的形象,轉而積極建設科技產業、鼓勵新創。他上任以來,也致力對抗阻礙重重的勞工政策,推動財政改革。但更大的助力,來自於一群科技界人士的支持。
去年夏天,法國最知名的連續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與創投人士 Michael Amar,在一場私人聯誼會上認識了馬克龍,雙方理念相同,一拍即合。當時已移居矽谷多年的 Amar 對馬克龍說:「你要是選上總統,我就回來!」
今年 5 月,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Amar 實現諾言,舉家遷回巴黎。「幾年前我就想回家鄉了,但當時的政治氣氛不太友善說。」Amar 說:「但現在我知道這裡可以做一些事。」
另一位有法國科技產業教父之稱的 Xavier Niel,則在巴黎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創新育成中心 Station F,佔地超過 3 萬平方米,可以容納 1,000 間企業。短短 3 個月收到 2,300 份申請,涵蓋尼泊爾、牙買加等 50 個國家。Amar 也是 Station F 董事會成員之一。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在法國創造一堆獨角獸初創公司。
事實上,早在馬克龍上任以前,法國就已經在醞釀這股氛圍。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統計,2016 年法國本地的投資活動加速,創下 574 場募資活動,籌得 22 億歐元的紀錄,歐洲國家貢獻當中的 20%,高於去年的 13%;總額與德國相當,僅落後於英國。
在馬克龍當選後,這股氣勢更為強盛。據市場調查機構 CB Insights 的報告,如果擴展速度不變,法國境內新創公司的募資活動會比去年多出 40%,金額則可能翻倍,發展尤其集中在軟件、醫療保健、高階技術與人工智能等領域。
除了把法國發展成獨角獸大國之外,馬克龍另一個目標,是要「出口」初創企業。今年 3 月,影視廣告平台 Teads 以 3 億美元賣給荷蘭電信公司 Altice;6 月,美國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社交軟件 Snapchat,也用 3 億美元買下法國地圖開發商 Zenly。
在馬克龍的帶領下,未來的巴黎也許不再只是浪漫之都,而是另一個歐洲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