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CIA)最近解密的檔案之中,有一份報告稱希特拉 1950 年代身在哥倫比亞,阿根廷記者及檔案學家 Abel Basti 稱有關報告與他搜集到的資料相符,但中情局沒有認真對待報告,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曾與希特拉有協議,以免他落入蘇聯之手,而美國只想盡快接手納粹的科技;另一方面是美國當時全力應付共產主義,以免歐洲赤化。
這份報告由中情局設於委內瑞拉卡拉卡斯的情報站呈遞,報告聲稱,一個名叫 Phillip Citroen 的人曾於 1954 年接近美國情報人員,聲稱自己遇見有人自稱是希特拉,住在波哥大以北的小鎮 Tunja,化名 Adolf Schuttlemayer。據稱消息來源是一個前黨衛軍士兵,因此被評為不可信。
檔案記載:Citroen 在當地一家名為 Residencias Coloniales 的酒店見到一個疑似希特拉的人,住客都是德國人,對此人前呼後擁,稱他為「老元首」,還向他敬納粹禮。Citroen 還曾出示他和「希特拉」的合照,照片背後寫著名字 Adolf Schuttlemayer,但是中情局人員僅以非正式的備忘錄記載。
1955 年第二個線人,代號 Cimelody-3,又向中情局提出同樣的故事,稱有朋友認識 Citroen,當時他已經搬到委內瑞拉,在荷蘭皇家 KNSM 航運公司工作,並與「希特拉」每月一次保持聯絡。Cimelody-3 再度向美國情報人員出示 Citroen 與希特拉的合照,但中情局人員在報告的附件中稱:「如果要就有關事件建立任何確鑿證據,要花極大的努力,而可能性很微渺,因此我們建議放棄。」
雖然公認的歷史說法是希特拉於 1945 年 4 月 30 日自殺,但是有關他逃走的傳聞一直甚囂塵上。早在 1945 年史太林便親口在波茨坦會議上稱希特拉從西班牙逃往阿根廷。1953 年剛當上美國總統的艾森豪也曾向親信表示,盟軍並沒有找到任何希特拉在地堡自殺的證據。而蘇軍 1945年 5 月 8 日在柏林地堡發現希特拉燒焦的殘骸時,只找到一部分下顎骨和一片有彈孔的頭骨。但 2009 年俄羅斯將頭骨交給美國法醫專家檢查的時候,卻發現屬於女性,下顎骨則由於太脆弱而無法公開。
Abel Basti 研究希特拉下落已有 20 多年,著有「希特拉的流亡」(El Exilio de Hitler)、「希特拉的秘密」(Los secretos de Hitler)等著作。他認為希特拉自殺的說法,是在 1953 年史太林死後才開始成為主流。而他的理論是希特拉從柏林的地堡經地道逃至 Tempelhof 機場,飛往西班牙,然後轉乘潛水艇到達南美洲,一直隱姓埋名,死於 1971 年。
第三帝國覆亡之後,有數以千計的納粹逃到南美洲,包括奧斯威辛集中營被稱為「死亡天使」(Angel of Death)的醫生 Josef Mengele,以及策劃大屠殺的核心成員之一 Adolf Eichmann。逃亡路線被稱為 “Ratlines”,指古代桅船的繩梯。通常是先取道西班牙或意大利,由當地親納粹及法西斯勢力安排偷渡去南美洲。
早在 1942 年 1 月,美洲國家組織成員曾參加里約熱內盧泛美會議,保證與軸心國斷交、宣戰,並凍結及沒收軸心國在美洲的資產,以便獲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但阿根廷並沒有簽訂這份協議。
1943 年阿根廷的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新上台的軍政府在宣言中也曾寫明「希特拉的奮鬥是我們和平與戰爭時的指路明燈」,而德國也視阿根廷為南美洲唯一的「歐洲」國家,希特拉則希望阿根廷能夠在南美樹立親德勢力。1945 年 3 月眼見大勢已去,尤其是美國準備採取嚴厲制裁之際,阿根廷才勉強對德宣戰。但是 1946 年總統貝隆上台後,便一直努力營救希特拉和他的黨羽逃離歐洲。
阿根廷一直為納粹提供貨物供給,德國記者 Gaby Weber 曾在著作 The German Connection: The Laundering of Nazi Money in Argentina 中稱,直至戰後的十幾年內,阿根廷貝隆政府一直幫助德國公司轉移工廠,以各種方式洗錢,將納粹德國的財富轉移到阿根廷,阿根廷央行還准許德國公司以優惠價格兌換貨幣。據他估計,「僅是 1950 年至 1955 年的洗錢金額就高達 10 億美元。」
雖然有協議,但巴拉圭、哥倫比亞、巴西、烏拉圭、墨西哥、危地馬拉、智利、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全部有份收留納粹,阿根廷自然是最大的收留國。納粹分子到達阿根廷後都獲發空白文件,以便他們重新填寫姓名、身份,並且住在遠離閒人的營地,外牆更築起鐵絲網,設有崗哨,而阿根廷小城 Bariloche 富於阿爾卑斯風格,逃亡到此的納粹分子更重新建起一座仿照希特拉貝希特斯加登鷹巢的別墅,Josef Mengele 便住在此地,並不曾掩飾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