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荷里活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商業電影系列,特務 007 活躍於銀幕 56 年,經歷多任導演及演員的貢獻,於美國累積票房(計及通脹)高達 60 億美元。不過,任何長壽系列電影都需要面對同一個問題,當作品一再重複搬映,缺乏新意,就像「魔盜王(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和「變形金剛(Transformer)」,續集的表現不穩,不少招來劣評。跨度半個世紀的特務之王占士邦亦然,迄今 24 部作品(註),於美國票房的首 5 位之中僅 2012 年的「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Skyfall)」上榜,其餘都是 1980 年前的經典舊作。上一代觀眾已老,而新生代對 007 周旋於罪犯、導彈和女色之間的跨國冒險,顯然不是那麼著迷。
「華盛頓郵報」則擲下感言,007 最好的日子可能已成過去。風姿綽約的紳士特務,西裝仍然優雅,但在年輕人眼中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老人復刻。在新世代電影文本中,007 這金漆招牌並無優勢,甚至需要大力革新,令老牌故事跟上新電影工業。
將於 2019 年上映的第 25 部占士邦作品,確有令人意外之舉,鬼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早於去年「毛遂自薦」,放風有意接拍 007。可惜,片商或無意讓占士邦變成下一部個人美學強烈的「標殺令」,新一集 007 的導演筒最終落在另一位奧斯卡得獎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手上。
然而,觀乎丹尼波爾自 90 年代至今的作品風格,跟過去的占士邦電影有著很大的落差。丹尼波爾著作等身,曾執導電影包括「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28 日後(28 Days Later)」及堪稱英國電影經典的「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系列。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剛好是 007 強悍形象的反面,窮困、骯髒、脆弱甚至無能,難以藉著往績預計這位英國導演會拍出一部怎樣的占士邦電影。蘇格蘭貧民痞子或改頭換面成為身穿 Tom Ford 黑西裝開著 Aston Martin 古董房車的貴族特務,第 5 次飾演 007 的丹尼爾基克(Daniel Craig)或將墮進一場與過往不一樣的特務危機。
儘管丹尼波爾當年憑著「一百萬零一夜」打入奧斯卡,成為主流電影中為人熟知的名字,但他的作品從來不以商業見稱,從票房成績來看,除了此作,他未曾拍出超越 7,500 萬美元票房的賣座大片,上一部作品「迷幻列車 2」是經典之作「迷幻列車」久別 20 後的續集,口碑一致向好,但仍然只擊中少數觀眾的喜好,美國票房僅收 240 萬美元。而占士邦系列代表著荷里活商業電影,過去 20 年單是美國票房收入都以億元為單位,遠遠在此之上。
「華盛頓郵報」亦羅列出電影各界對 007 新導演的憂慮。除了票房往績幾乎低「標準」一個零,亦因為丹尼波爾拍過的動作片不多,當年的「28 日後」有所突破,但與之相比,007 並非他最擅長的片種。另一原因,則由於丹尼波爾是一名英國白人男性、年屆 60 歲、異性戀者。這方面本身跟占士邦的人設大抵相同,以前這身份是電影界的主流,現在則不可同日而語。心水清的觀眾都會察覺,現時荷里活電影的主流正好就是排斥主流,過去一年能引起話題的作品,像「黑豹(Black Panther)」、「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都針對著性別和種族議題,或者,丹尼波爾會拍出一部具水準的占士邦作品,但他並不是一個時令的人選。連占士邦這個由白人男性擔當跨國拯救者的故事題材,如今也不甚得寵。
不過,由丹尼波爾接下導演一職,從過去的統計數字來說,仍有可能是一個明智選擇。因為新人總是最能為電影注入好主意的,這並非設想,票房明確反映了這一點,新導演首次執導 007 電影的那一集,受歡迎程度都會特別高,甚至不是偶然。在美國最高票房的 4 部 007 電影之中,其中 3 部「鐵金剛大戰金手指(Goldfinger)」、「鐵金剛勇破火箭嶺(You only live twice)」和「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就分別是 Guy Hamilton、Lewis Gilbert 和 Sam Mendes 初次執導 007 的作品。相反地,票房表現最差的 4 部 007 作品,則全是導演續拍之作,或表示每當導演初次出手,都會致力為占士邦帶來最多的改變,回應觀眾的期待。
至於 007 的人選,也即將到了交接的時刻。由 2006 年開始飾演占士邦一角的丹尼爾基克,是自辛康納利(Sean Connery)開始的第 6 代人選,在主演過 4 次 007 電影後,接下來的第 25 部占士邦作品亦將會是丹尼爾基克的退役作。儘管言之尚早,但繼任占士邦的演員人選則眾說紛紜,根據傳統,飾演 007 的演員除了要有演技和足以應付動作片的體能,還需要相貌英俊,身材高大,並且具備紳士魅力和擁有英國血統(除了 George Lazenby 是澳洲人之外,其餘演員都是英國或愛爾蘭人)。排頭位的大熱人選包括目前知名度極高的英國演員 Tom Hiddleston 和 Benedict Cumberbatch。然而,半世紀以來,荷里活的電影文化已有轉變,007 的傳統人設是否仍有延續的需要?會否產生一點變化,而不是那麼標準的英國白人紳士?尤其在「黑豹」空前成功地引起社會議題後,下一代的 007 將由黑人主演,或正符合了電影市場的期望。因「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而聞名的英國黑人演員 Idris Elba 因而呼聲極高。
不過,Idris Elba 本人似乎對飾演 007 興趣不大,甚至在訪問中建議,與其為 007 帶來一點新意,不如做得更破格:「我們會否有興趣看一部不是由男性主演的占士邦呢?占士邦可以是女性,黑人女性或者白人女性,但我覺得,大家正想這個角色變得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