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關山:瑞士的火車故事

A+A-
令瑞士人自豪的鱷魚火車頭。 圖片來源:Fabien Perissinotto/Wikimedia Commons

在 19 世紀,歐洲各國廣設鐵路行駛火車,高速運輸人與貨物,令各地區之間本來的空間「消滅」,大國化成小城鎮。聽聞在英格蘭鄉間,鐵路火車令村民生活習慣大改,小村因鐵路火車而與鄰村合為一體,許多商店因而結業。但在瑞士這種山區國家裡,村鎮之間有高山隔阻,不利貿易與運輸,鐵路火車「消滅」重重關山,便利運輸,可謂瑞士人的「恩物」。

瑞士人對鐵路火車「感恩」之情,在北部鐵路(Schweizerische Nordbahn,SNB)的小掌故中可見一斑。北部鐵路是瑞士首條火車鐵路,連接蘇黎世及巴登(Baden)。巴登是當地著名溫泉區,鎮裡有特產名為西班牙方餡餅(Spanisch Brödli)。此種餡餅在 18 世紀時,廣受蘇黎世的富人歡迎,他們的家僕因而常在半夜離家,步行往巴登,在天未光前買餡餅後再徒步回家,以作主人家的早餐。買餅的路程來回近 25 公里。鐵路通車後,各僕人不必在半夜起床了,由蘇黎世市中心乘火車往巴登,車程只要 45 分鐘,來回共 1.5 小時。這條鐵路的火車乘客,不少也是為了買餡餅而搭車,故火車亦有土名「西班牙餡餅火車(Spanisch-Brötli-Bahn)」。

瑞士多山,鐵路工程師與火車頭的製造公司,因而專研此運輸技術,以令火車能跨過河谷與懸崖,攀上斜坡,來往各城市鄉鎮。建築鐵路時所費的人力物力,多得難以想像。各鐵路線幾乎必經隧道與大拱橋,隧道不只有直的,也有螺旋形的,以使火車能上落陡峭斜坡。這些螺旋隧道,見於阿爾卑斯山區兩條著名路線,即聖哥達鐵路(Gotthardbahn)及洛書堡鐵路(Lötschberg-Bergstrecke)。這兩條路線經過阿爾卑斯山脈,連接瑞士各城鎮鄉村,是來往南北必經之路,兩條鐵路的最高點,也超過海拔 1,100 米。

20 世紀初期,世界大戰爆發,煤供應短缺,瑞士國內的蒸汽火車幾乎沒有燃料以供行駛,故此火車公司眾工程師,即合力研製新的電動火車頭。新火車的電力來源為水力發電廠,當時某些新鐵路線及齒軌火車線,早在籌劃興建時,不只要規劃路軌與車站位置,水力發電廠往往也是鐵路工程的一部分。其中一款新電動火車頭,兩端矮而尖,貌似鱷魚頭,故別號為鱷魚,而正式的型號名稱則為「Ce 6/8」。此車頭力大無窮,能在聖哥達鐵路上行駛,將大量重型貨物速運到阿爾卑斯山的另一邊,沿山區路軌轉彎時,靈活而快捷,至今依然令瑞士人自豪。

製造鱷魚火車頭的公司,位於巴登,亦即富人派家僕前往買方餡餅之地。而這間公司的老闆與工程師,則來自奧利康工程公司(Maschinenfabrik Oerlikon)。奧利康公司總辦事處大樓所在處,就在今日奧利康車站(Bahnhof Zürich Oerlikon)旁。這兩間公司後來與其他公司合併,然而今日都已經不在了,但這些公司的舊人與舊物,依然受人敬重。2012 年,政府提議拆去奧利康公司的舊辦公大樓,以擴建奧利康火車站,但當地人不願。結果如何呢?舊大樓的新公司,派工程師在大樓底部設 6 條路軌,再於大樓地基安裝鐵輪,以令整座大樓化成一節巨型火車卡,後以特殊器械,將大樓往西南方原封不動推前 60 米。火車公司的工程師,以其所學得的高超鐵路運輸技術,為人「搬屋」,便利政府擴建火車站之餘,又不損當地人的回憶與舊情。懂得此等高超技術的人,必然有高智慧,而此種高智慧,或許正因為心善,才能練得成。

  • 火車所經之處為法伊多站(Faido),列車由此往西北前行,駛經兩段長隧道,而此兩條隧道也是螺旋形,全部隧道也是在 19 世紀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