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保持苗條,卻害了嬰兒健康

A+A-

不少娛樂新聞經常報道,名人們即使懷孕期間,仍能保持苗條身材,令人羨慕。在日本,許多準媽媽亦極力避免在妊娠期內變胖。然而,日本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的周產期流行病學家森崎菜穂,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報告,指出不少日本婦女的體重出現問題,導致體重輕的初生嬰兒比例異常高,不但影響身高,更危及健康。

不過,專家們對官方指引是否合適亦提出異議。現時,日本厚生勞動省建議 BMI 指數處於正常水平(18.5 至 24.9)的女性,懷孕期內應增重 7 至 12 公斤,低於美國建議的 12 至 17 公斤。紐西蘭首席科學顧問 Peter Gluckman 表示當局有必要修改增重建議,但厚生勞動省的發言人卻回應,政府並未有此打算。森崎在研究中,訪問了 1,691 位女士,當中 912(54%)位受訪者便認為,其理想的懷孕增重範圍應低於 12 公斤。

日本孕婦的體重過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根據世衛標準,出生時體重低於 2.5 公斤的嬰兒為「低體重嬰兒」。隨著日本從二戰後復元,低體重嬰兒的出生率由 1951 年的 7.3%,減少至 1978 至 79 年間的 5.5%。但由於初生嬰兒變得愈來愈重,日本醫學界開始擔心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為母親與胎兒帶來的威脅。 70 年代末,有日本婦產科醫生提出,以低卡路里飲食降低風險,這種觀點亦載於日本婦產科學會(Japan Societ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於 1981 年發表的指南。

此後日本卻出現低體重嬰兒比例愈來愈多的情況。2010 年,低體重嬰兒的出生率高達 9.6%。 東京早稻田大學的產科醫生福岡秀興教授指:「以前,準媽媽會被建議要吃兩個人的份量;但現在她們的理想做法是生個體形細小的寶寶,但養得肥肥白白。」

然而,體重輸在起跑線線上的日本寶寶,要贏在終點線卻似乎並不容易。世衛指出,低體重嬰兒的死亡風險比正初嬰兒更大。而且,出生時體型較小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及高血壓。除了健康外,嬰兒低體重,亦影響日後身高。Gluckman 認為,低體重嬰兒導致日後的成人身高下降:「完全符合我們對第三世界營養不良的研究認知。」

觀乎日本人的身高,1896 至 1996 年間,日本男女平均身高增長分別為 14.5 及 16 厘米。1978 至 79 年間出生的男女,成年後的平均身高,亦達紀錄以來的最高的 171.5 及 158.5 厘米。但 1980 年以後出生的人,平均身高每年都錄得下降。森崎在另一項研究中亦預計,2014 年出生的男性,平均身高僅 170 厘米,女性則只有 157.9 厘米。

福岡教授早於 2010 年接受訪問時便表示,日本孕婦及醫生控制體重增加的行為是「令人震驚的現象」,「曾有醫生對準媽媽大吼,告訴她們如果不能控制體重,就要轉到另一家醫院」。東京葛飾紅十字婦產科醫院副院長鈴木俊治亦表示:「大多數婦產科醫生,均反對放寬體重增加的建議。加上不少苗條孕婦,常在社交網絡發佈圖片及分享體重管理技巧,苗條懷孕成為社會風潮。森崎便如此描述日本孕婦:「她們希望肚子只有籃球大小,其餘身體部分要保持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