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沙中綫出現沉降,應該會令很多人想起這套 30 多年前的賀歲片,這套賀歲片就叫作「恭喜發財」,台灣叫作「神仙龍虎豹」,這應該是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只是當時這是幻想,今天不會變成事實吧?
我喜歡看賀歲片這個片種,雖然不少人認為他們一味大堆頭喜慶,趕工上架,只是得啖笑。不過我覺得這種每年一度面對公眾的速食電影,總是不介意保存與反映香港的歷史、那一年的時光。
因為自從草擬「中英聯合聲明」以來,香港幾乎皆是多事之秋,所以賀歲片再怎樣嬉鬧,通常都藏著一些雖然不算很偉大,但多少有意義的訊息,安撫或勉勵當時的香港人。
本來該嬉笑的家庭賀歲片,對於一個愁城來說,是多了一重意義與任務。香港人當年被英國政府拋棄,感到無助,這電影特意弄一個主角參選的橋段,向市民演說,說出香港人是「孤兒仔」,是一個非常直接露骨,而且只對香港觀眾有意義的對白。
導演藉著譚詠麟所扮演的主角,說出一個基本的事實,香港人對於英國人或中國人而言,都只是工具、籌碼、棋盤上的棋子。會救香港人的,就只有香港人,而救香港人的,就是自愛,做好自己在香港人這個群體中的位置。
然後你就會發覺,這電影真誠地把這個當成訊息,當成主線。這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借神仙下凡,一堆人想要轉運,而這些人,不論忠奸,幾乎一開始都是沒有做好自己位置的人。你看看裡面的角色,有刻薄而不思進取的僱主;有野心想要掌權,但腦子裡只懂得怎樣欺負弱小的黑社會;有點武藝卻只能為別人犬馬的打手。
而這些人最後的結局,卻是在類似的位置下,做了不同的事情。在財神的影響下,刻薄的僱主變成了進取而關懷自己下屬的僱主;黑社會頭目,從欺壓弱小的人,變成了保護市民,為他們負責的政治家;而黑社會的犬馬也成為了除暴安良的警察。
有趣的是,其實收保護費,在一區調停紛爭的黑社會老大,跟收政府薪金在一區幫助市民的區議員,原來本質相同。而警察與黑社會打手,也僅是一線之差。事實上,他們沒改變自己的位置,老闆沒跑去選舉,黑社會也沒去從商,而是改變了他們的心境與行為,使他們在更大的視野與格局下,重新思考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他們也因此得到了幸福。
看似膚淺的電影,他的訊息沒很複雜,但是卻很清楚,香港人要救自己,需要的反而是做好自己的位置,而做好的意思,並不是說賺多了錢,而是說,想清楚你自己的位置,能夠怎樣幫助香港人這群體的生存與壯大。
每人都是有用的,但不會因為你是那種人就有用,而是你要在那位置做該做的事。如果你是警察,你就要明白你的工作是保護香港;如果你是商人,你就要發展香港的產業;哪怕你只是一介網民,一個鍵盤戰士,只要你願意在外國的網站,每天說香港的好話,也能讓香港人在國際中得到注視與好感。不是要你做從未做過,不擅長的事情,而是要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表現出你想救助這愁城的意志,而不要說,我只是一介平民,無事可做。
你從不會無事可做,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表現出求生的意志,你未必能一個人解決問題,但你努力嘗試解決很困難的問題,以及你放棄了嘗試,任由問題惡化,旁人是看得到的。而這也會決定了,別人是否要幫你一把。
在困難的時候,若想得到別人的支援與拯救,就必須證明自己是值得救的人。如果你自己也不自愛,不努力求生,卻想別人同情你、愛你、救你,不是不切實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