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星夜」的靈感源自葛飾北齋?

A+A-
梵高作品「星夜」(1889 年)。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梵高可堪稱西方藝術史上最知名畫家,「星夜(The Starry Night)」是其代表作,沒有謹遵寫實原則,這片星空的旋渦,被視為梵高心境的寫照。梵高專家 Martin Bailey 最近則大膽推斷,這些旋渦星雲的創作靈感,很可能是來自地球的另一端 —— 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裏」的滔天巨浪。

1888 年,梵高割下自己耳朵,用紙巾包裹,送給妓院內一名年輕女子後,他的精神問題便受到關注。到 1889 年,梵高自願入住了在法國南部 Saint-Rémy-de-Provence 邊陲的一間精神病院,並且在院內畫出名作「星夜」。

Bailey 在最新出版著作 Starry Night: Van Gogh at the Asylum 中指出,梵高當時明白自己已經無法自理,於是有意識地選擇到精神病院,尋求外界協助,但入住 19 世紀的精神病院卻是種相當可怕的經驗。「我研究過院內其他院友的經歷,他們的情況都非常惡劣,要他如此調整自己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我想他得以保持理智,為生存覓得理由,就是因為藝術。」

葛飾北齋浮世繪作品「神奈川沖浪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梵高完成了名作「星夜」。梵高從病房鐵窗遙望的普羅旺斯夜空,相信是作品的靈感來源,Bailey 則大膽推斷,葛飾北齋的作品「神奈川沖浪裏」同樣提供了養分。他相信這是無意識下的影響,是來自梵高腦海裡對「神奈川沖浪裏」的圖像記憶。「當時他沒有那幅作品在身,但作品細節顯然都刻畫在他的腦海中。他的圖像記憶非常牢固。」

這種推斷絕非子虛烏有,北齋的浮世繪在 19 世紀晚期於歐洲流傳,梵高當時亦熱衷收藏日本浮世繪,尤其崇拜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他曾經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件中形容:「這些波浪就是爪牙,小船受困其中,你可以感受得到的。」

只要把「星夜」和「神奈川沖浪裏」比較一下,便很容易看出相似之處。北齋刻畫的翻滾巨浪,指向背景的富士山,正如梵高的旋渦星雲,朝向背景中相對較平坦的阿爾皮耶山(Les Alpilles);兩幅作品同樣以藍色為主調。

但 Bailey 強調,「星夜」的藝術價值不會因此遭削弱,「這是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在梵高作畫時,所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元素必定同時在他的腦湧現海。」Bailey 又表示,過去沒有多少人認真研究「神奈川沖浪裏」與「星夜」的關係,「我向好幾位北齋和梵高的專家提出這種想法,他們全部都覺得這理論非常有趣。雖然這說法難以驗證,但我有強烈感覺,這個可能性極高。」

「星夜」如今已經被視為梵高藝術生涯最優秀作品,縱然梵高本人從未如此覺得。Bailey 說:「我非常鍾愛這幅作品,當你想到它所創作的地點,便會覺得神乎其技,在最艱難和充滿挑戰的環境下,竟然畫出如此美妙和有樂觀氣息的畫作。誰又會想像得到,住在精神病院的人,能夠創作如此美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