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美國夢=白日夢

A+A-

就貧富不均,經濟學家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比喻:酒店之內,層數愈高,生活愈好,住客亦愈少。雖然入住率永遠是金字塔式分佈,但住客可以自由移動,今日的高層住客是昨天的低層,高流動性將有效抵銷階級不均。一直以來,普遍認為熊彼德酒店代表美國模式:貧富差距雖大,無阻階級流動,只要努力就能出頭,即是「美國夢」的核心價值。不過,有不少研究指出,這種想法並無現實根據,美國夢很可能只是白日夢。

美國夢--白日夢一場?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夢--白日夢一場? 圖片來源:路透社

渥太華經濟學教授 Miles Corak 研究階級與社會流動的關係,發現社會貧富愈懸殊,跨代貧窮愈嚴重;亦即富者傾向愈富,貧者多數愈貧。經濟學家 Alan Krueger 則以數據統計整合出「大亨曲線」(Great Gatsby curve),指出堅尼系數愈高(貧富愈不均),隔代社會流動機會愈低。而美國並不例外:經濟學家 Branko Milanovic 調查美國 1960 至 2010 年數據,發現假如窮人起薪點低,往後薪酬調整亦會較低。上述研究表明,世界不只財富增長懸殊,收入增長亦不均。

the_great_gatsby_curve_CHI

另外,統計顯示,美國近 40 年的人工增長停滯,比法、日、英等發達國家大幅拋離。對比 1970 年至 2010 年間各國實質時薪漲幅,法國升幅 180%,日本有 140%,英國較為滯後,亦有六成增長,而美國則是不見進步,撇除通脹後,實質人工與 40 年前相約。所謂美國夢,原來不如法國夢、日本夢,連以階級分明著稱的英國,薪酬增長亦高於「自由之地」。

wage_statistics_chi

人工增幅停滯,只是美國眾多經濟問題其中之一,其他如醫療保險費用高企、40 代至 50 代死亡率不減反增、稅收佔 GDP 比率低下(約 25%)、貧富懸殊等積弊,一早令美國夢染上污點。所以,假如有人向你推銷這個夢那個夢,記得慎思明辨,不要以後後悔早知道是這樣,像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