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荷旅遊,各國如何解救?

A+A-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擠滿遊客。 圖片來源:Sergi Reboredo/VW PICS/UIG via Getty Images

「Don’t 衝,東涌」—— 港珠澳大橋通車,每到週末便有大量內地團湧港逼爆東涌,讓東涌居民叫苦連連。到港旅遊的劉女士,對於部分香港人拒絕大陸人的熱情大惑不解:「全靠我們內地人支持他,他才有好日子過。」事實上,因遊客太多而影響當地居民生活,這情況在全球多國也在上演。「過度旅遊/超荷旅遊(overtourism)」成為新潮語,形容擁有太多遊客的後果。

威尼斯於今年中加設閘門管制人潮,擁有通行證的當地人才能自由進入,猶如變成一座主題樂園。除了威尼斯人,阿姆斯特丹對於連綿不絕的尋歡客不勝其煩,遊客隨地小便、醉酒生事或大聲喧嘩,有紅燈區居民發起名為 I live here 的活動,在紅燈區張貼海報,提醒人們紅燈區其實有人居住,希望遊人不要帶來滋擾。

到港旅遊的劉女士,對於部分香港人拒絕大陸人的熱情大惑不解。 圖片來源:有線新聞 i-Cable News/Facebook

羅馬政府考慮控制前往著名景點特雷維噴泉(Trevi Fountain)的遊客流量,或禁止遊客逗留。意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水清沙幼,卻有遊客偷沙的旅遊問題。當地政府警告,偷沙者將可被罰款 500 到 3,000 歐元(約 4,400 至 26,000 港元)。太多遊客,「有恩」的客人也變成麻煩客。

旅遊業的確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世界旅遊理事會一份報告指,旅遊業是全球經濟的基石,直接貢獻了全球 GDP 的 3.2%,直接提供全球 3.8% 的職位。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7 年過夜逗留的國際遊客人數增至 13 億,是 2000 年的兩倍,是 1980 年的四倍之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 Alex Dichter 表示,數字上升並不是真正的問題:「世界上 99% 國家的人都渴望更多遊客,而不是更少。」「問題是這些多了的遊客都聚集在同一個地方。」

有人把這種一窩蜂擠在一起的結果歸咎於社交媒體盛行。2007 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又譯「遺願清單」)講述兩個患了末期癌症的病人如何面對疾病,和如何把握時間度過豐盛人生。現時一些媒體或紅人也時常提出「必去清單」。社交媒體口耳相傳,人們艷羨別人在 Instagram、Facebook 的打卡,結果就把許多旅客都擠到相同的地方。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另外,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航空技術創新,更高效的噴射飛機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崛起,打破以往航空公司的壟斷,大大降低了飛行價格。在 80 年代中,倫敦和都柏林之間的短途旅行,飛行費用超過 200 英鎊,但現時像 Ryanair 這樣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已提供平均票價約 40 歐元的機票。另一讓旅客人數大爆發的原因是, Airbnb 等服務興起,允許當地人將房屋租給遊客,意味著城市的住宿容量大大增加,不再受酒店房間數目所限。

短期而言,遊客過多自然要阻截。例如復活節島今年中起限制遊客逗留島上的時間,由最多 90 天減至最多 30 天。包括威尼斯在內的許多港口限制遊輪數量。更激進的有如菲律賓長灘島(Boracay),因為遊客太多,排污設施不足,長灘島業者把污水直接排入大海,讓海洋臭如「化糞池」,總統杜特爾特今年 3 月宣佈閉島 6 個月

冰島去年立法限制 Airbnb 出租日數上限為每年 90 日,並設有收入上限,採取措施減少住宅街道的巴士流量。巴塞隆拿街道人滿為患,市議會 2017 年就通過新法,禁止在舊城區等擁擠地段新辦任何旅店,或將已完租約的單位租給旅客。巴塞隆拿議會的旅遊計劃主管 Arias Sans 認為,Airbnb 不一定是壞主意,但它需要受控制。

隨著旅遊業的外匯流入,冰島諷刺地成為貴上加貴的旅遊國家,冰島的旅遊增長因此放緩。當地旅遊局官員 María Reynisdóttir 樂見增長放緩:「年復年以 25% 增長,長遠並不可持續發展。」這讓政府能「透一口氣再計劃」。

2015 年,冰島發表了一份旅遊發展路線圖報告,乃在全國舉行了 50 多場會議,收集了 1,000 多人的意見後寫成。當中主流共識是,冰島有必要採取措施應對旅遊業爆發式增長。冰島的策略是推廣冰島一年四季都適宜遊覽,把遊客分散到不同季節,及增加容納能力,加建廁所、停車場、橋樑、觀景台等等。同時 Reynisdóttir 強調:「更多不一定是永遠也更好。」「我們需要決定在哪裡強化可承接大量遊客的地點,及哪些地方是你希望保留的清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