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環保」的生物塑膠,從製造時已破壞環境?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社會對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走塑」運動日益關注。隨著環保之風掀起,有人以紙飲管代替膠飲管。膠袋方面,由可分解生物塑膠製成的膠袋,似乎能取代一般膠袋。但這些生物塑膠,其標榜的可分解性,真的如此環保嗎?

Josefine Staats 在德國經營一家天然食品公司,產品包括藻類零食等。最近,Staats 另有一項鴻圖大計,就是使用名為 Kappaphycus 的紅藻,製作成生物塑膠,取代一般膠袋。Staats 認為,即使從生產起考慮,紅藻仍十分環保:「藻類毋須使用土地栽種,過程不用施肥、投殺蟲劑,而且生長迅速。」Staats 希望以紅藻為原料製成的生物塑膠,能變成功能與傳統膠袋無異的東西。她更強調,這種產品可分解,故相當環保。

目前,Staats 的計劃仍在研究階段。早年已有人提倡使用藻類生產塑膠的「走塑」方法,可見各界對傳統膠袋造成的環境污染十分關心。單是 2013 年,全球就生產了約 3 億噸的塑膠,大部分膠製品都會污染環境。加上國際能源機構估計,所有用於生產塑膠的原油數量,將從 2017 年的每年 1,200 萬桶,至 2050 年升至每年 1,800 萬桶。鑑於「膠禍」嚴重,塑膠替代品的確值得研究,但有專家表示,生物塑膠事實上並不比石油製環保得多。

生物塑膠袋假如沒有正確分類處理,只會淪為一般垃圾。 圖片來源:Santosh Harhare/Hindustan Times via Getty Images

德國環境局官員 Franziska Krüger 認為:「可分解的生物塑膠的確有其意義,但我們不應因此『綠化』它。」因為手上的膠袋即使是生物塑膠,其「下場」亦可能像普通膠袋一樣,在海中漂浮。而且生物塑膠材料眾多,其分解方法可能有特定條件,例如堆肥可能容易分解生物塑膠。但亦有其他生物塑膠,只會像傳統塑膠一樣緩慢分解。至於採用農產品如粟米、甘蔗製造的生物塑膠,佔用大量土地及肥料,未為環保出一分力前,已先破壞土壤,且減少糧食種植的土地使用。

有沒有一種生物塑膠,生產過程不破壞環境、影響糧食生產?本年 9 月,在德國科隆首次舉辦的 PHA 平台世界大會,便探討一種聚酯類聚合物 PHAs(polyhydroxyalkanoates)的可能性。PHA 由細菌產生,許多哺乳類動物中以脂肪形式作能量儲存,這種方式亦常見於微生物中,儲存量可高達自身體重的 8 成。來自捷克的企業家 Lenka Mynarova 亦到場參與討論,她計劃利用細菌,將廢棄的食油及水,轉化為 PHA。而提煉出的 PHA,可以製成生物塑料。她稱:「我們不製造任何廢物,只會利用廢物。」

然而,PHA 尚有一個問題需仔細研究,便是其分解過程對環境的影響。Krüger 承認,目前仍未有深入研究。「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操作下,PHA 可以分解。但仍無法確保這種生物塑膠能否在自然或堆肥中完全分解。」

發展生物塑膠原意是為環保出一分力,卻由於生物塑膠的多元化,反而沒有一致、適合的處理辦法。不同的生物塑膠具不同性質,是以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但回收公司及政府,沒有就一眾生物塑膠的處理方法分門別類,只能視同一般垃圾,送到堆填區。但 Krüger 指:「大多數生物塑膠皆不適合堆填。」所以這些應以堆肥方法處理的生物塑膠袋,也不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