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日日是好日」—— 人生像節氣般不斷重複

A+A-
「日日是好日」劇照。

去年,「小偷家族」上畫時,有幸過東京跟樹木希林做過一次簡短訪問。那時,看上去,樹木希林仍然相當健康,尤其思路相當敏銳,只是間中會出現點點疲態,也屬人之常情。隔幾個月,便傳出樹木希林病逝的消息。留下兩齣遺作:一齣是尚未上畫的「綠野仙師:熊谷守一」,另一齣是「日日是好日」。

如果,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開始認識樹木希林,大概會認定她像電影角色一樣,是個傳統慈母。事實上,她比較似個烈女。了解過她的生平,接觸過她的言論,大概也會同意。演技真好。來到「日日是好日」,仍然扮演知書識禮的茶道老師,向黑木華傳遞人生之道。電影中,黑木華由大學生開始演起,沒有期望之下跟樹木希林學習茶道,由起初的不求甚解只知死背,經過 20 多年歲月,經歷過生活中的高低起跌過後,才終於悟出課室橫匾寫著「日日是好日」的意思。要 20 年多才學得識?引用電影的一句對白:有些道理,一點即明;有些道理,卻要慢慢參透。習慣一心幾用的我們,恐怕至死也不會明白。

「日日是好日」劇照。

要珍惜「日日是好日」,一如要珍惜樹木希林的演出。因為,同樣珍貴,隨時會絕跡。電影中,黑木華跟她的表親多部未華子首次接觸茶道,見到茶道規矩多多,而且看似毫無理由,一臉懷疑,甚至帶有嘲笑意味。樹木希林淡淡道出一句:「不是所有事情也有個解釋的。」要跟生活節奏急促過高鐵的現代人說明如此道理,難若登天。儀式?可以吃的嗎?不如簡單直接節省時間好過啦。不過,節省了的時間,有甚麼偉大的功用呢?科技扭曲了人類對時間的觀念,慢下來在以前是享受,現在變成忍受,或者只有日本人,才能夠坐定定近兩小時看一齣沒有甚麼情節的電影而心無旁騖。大家都計較有沒有用途呀!人愈大,愈計較。於是,學中文不如學英語,學廣東話又不如學國語,才懶得理會自己究竟需要甚麼。只看實際功利需要,不看個人心靈需要,彷彿要將有限的人生用到最盡,才算好。電影告訴你另一條路徑,即使人生像節氣般不斷重複,但只要是跟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也是好的。當日本本地人也未必再相信這一套,你說,以後還會有人敢採用這種方法去拍攝成長的過程?才要好好珍惜現在還擁有。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