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八周年:「年青人」與「外來者」的災後復興

A+A-

8 年前的今日,一場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在岩手縣宮古市造成 569 人死亡及失蹤。很多倖存者因核事故一去不返,令這個城市頓時失去近 6,000 人。偏偏在去年 8 月,兩名青年選擇回鄉,搭上兩名他縣出身的外人,在 JR 宮古站附近開設民宿。但他們在創業之外,更想為自己、災民甚至其他年青人,創造另一個「故鄉」。

民宿 3710 所在的末廣町商店街,在 3.11 當天因河道泛濫,70 多間店舖平均水浸 1 米。一間眼鏡店經過翻新,成為這間以「港口(みなと)」諧音命名、以燈塔為商標的民宿。館內裝潢亦以海港為主題,接待處下方放置船舵和漁具,象徵當地漁業繁榮,並有「不同的人在此聚集和出航」之意。

上月中,負責人加藤洋一郎帶領 8 名留宿的學生,到訪市郊的田老地區。他以本地人身份,講述該區面對海嘯掙扎求存的歷史,並介紹巨型防波堤、災後的酒店遺跡、多次抵住海嘯的三王岩等地標。這種不靠旅行社、自行安排地道特色景點或體驗的「在地型旅遊」,正是民宿創立的初衷。

加藤本來早已離鄉,並打算出國進修。他為籌措費用,才暫時回鄉打工,豈料遇上 3 .11 震災。其後他因通曉英語,多次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我想到,過去雖然是為自己學習,但對家鄉也作出了貢獻。那麼我也可以招徠遊客,用自己的話把訊息傳遞開去。而若有提供住宿的地方,那就更好了。」

  • 民宿 3710 重視與國內外旅客的交流,以提供不同地道文化體驗為主。 圖片來源:ゲストハウス3710

2015 年,加藤認識了福岡出身、災後於宮古擔任義工的早川輝,兩名 80 後一拍即合。早川表示:「我曾在澳洲打工旅行,對民宿亦感興趣。外國人若覺方便,也可長期停留。當時我想,宮古若有這種地方,一定很有趣。」二人遂透過網上集資,加上加藤及同鄉的投資,成立公司經營民宿。

宣傳及接待方面,則由 90 後的佐山春和村井旬負責。佐山來自千葉,以義工身份初到宮古後,經常重返當地,前年正式移居。村井則為田老出身,在盛岡升讀高中,曾回鄉擔任義工,大學退學遍遊國內民宿 1 年後,受邀加入 3710。若有外國客人到訪,加藤便擔任嚮導,附以自製的英語資料講解。

但是 3710 不僅招待旅客,其對外開放的交誼廳,亦是「岩手青年會議」的場地。活動邀請 30 多名在災後回鄉或移居到岩手的青年,交流意見、探索振興地方的可能。參加者包括拓展日本酒銷路的女性、從義工變成非牟利組織創辦人的男性,甚至是成為觀光海女宣傳本地魅力的前東京居民。

雖在討論災後重建,會議氣氛卻很活躍。「與其為了地方或社會而爭強好勝,不如先讓自己快樂起來吧」、「正是因為人口減少,才有豐富的資本營造社區」、「假如光是想要發財,甚麼也做不到」…… 這些年青人為了不遠的將來,積極表達他們在災後確立的價值觀以及生存方式。

上月中旬,在民宿舉辦了「岩手青年會議」的活動,30 多名定居岩手的青年參與,探討未來的發展。 圖片來源:ゲストハウス3710/Instagram

佐山和村井也有出席會議,分享對復興災區的想法。席間佐山表示:「培養對故鄉的愛、留下童年回憶很重要,我希望能讓下一代在此擁有不同的體驗。」他補充:「這裡有很多 20 至 25 歲的年青人,很早便結婚生子,為了育兒而放棄很多。如果能讓大家一邊愉快生活,一邊養育孩子就好了。」

現實卻很殘酷。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估計,到了 2045 年,宮古市只會剩下 33,688 人。田老地區決定殺校,人口亦在老化,入住新建單位的獨居者要比家庭多。加藤坦言,絕望好像比希望早到。「即使樂觀面對,社區卻逐漸縮小。像我災後結婚生子,能在田老生活多久,工作又能持續多久,也不清楚。」

最近在田老地區,加藤常聽人說「復興快要結束」,似乎是指大型工程到了明年便完結。但「復興」只是恢復舊有基建嗎?加藤並不這樣想。「正因不知還有多少時間,所以我更希望,把本地人建造巨型防波堤抵禦海嘯的歷史,早點向世界傳遞開去。我想留住人們在此愉快生活的記憶。這間民宿或就是我為了故鄉所能做的、最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