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防止食物摻假?

A+A-

一瓶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裡面,成分標籤的真偽幾乎無從稽考。廠商的欺詐成分能有多高?

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橄欖油的生產過程經歷了漫長工序,由一棵樹到一家工廠,由煉油到入瓶封裝,再由陸路與水路分發到全球的超市貨架,「但不幸的是,上述任何一個生產階段,都有可能摻入造假成分。」結果,貨架上顯示為「特級初榨」(extra virgin)的上等橄欖油,很大機會完全不是它向消費者所標榜的東西。

意大利橄欖油生產商 Bellucci 的創意烹飪總監 Susan Testa 承認:「在橄欖油市場,欺詐行為已經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事實上,早年便爆出意大利橄欖油的造假醜聞。據指全球 7 大著名意大利橄欖油生產商,都曾經將品質不達標的次等橄欖油,標示為較高級別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出售,消息一出,隨即令消費者對橄欖油的信心一落千丈。Testa 指:「有些可能混合了其他籽油,又或者,它們可能只有一部分是真正的意大利製油,其餘則來自其他國家,但在標籤上當然只報稱是來自意大利。」

在今年 2 月,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已作出預警。考慮到今年橄欖收成遠遠不如理想,該局估計,市面上橄欖油的摻假情況將會大幅增加。

不過,橄欖油並不是唯一出現造假趨勢的產品。BBC 指出,歐盟旗下的食品欺詐及品質資訊中心(Knowledge Centre for Food Fraud and Quality)近年已強調,多種常見食物如紅酒、蜂蜜、魚類、肉類及乳製品等,都面臨同樣嚴重的摻假問題。據普華永道的研究顯示,約 4 成食品公司皆認為,現時全球打擊食品欺詐的傳統方法,已經不合時宜。

造假情況日益普遍,各大食品供應商為保其品牌聲譽,新的防偽鑑別方法亦應運而生。近年來,對食品使用 DNA 分析,從而揭發欺詐行為的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但要成功檢測某項食品是否含有未經認可的成分,前提是必須知道該摻假成分到底是甚麼。舉個例子,系統只能像 2013 年的案例般,分辨一份牛肉千層麵裡面是否混合了馬肉,但無辦法分辨裡面是否混合了其他品種的肉。

不過,愛爾蘭食品安全局(Food Safety Authority of Ireland)近期已開發了一種新的掃描工具,透過採用新一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能有效識別產品中的所有成分及其生物來源。

而另一方面,以新興的食品生產商 Bellucci 為例,自 2013 年成立而來,公司一直致力於提高品牌透明度,讓消費者得以追溯食物生產源頭,藉此重建橄欖油商品的信譽。其中一項創新技術,便是利用區塊鏈標籤,保證其橄欖油的來源貨真價實。

區塊鏈技術過去一直被應用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之上,但實際用途並不僅限於此,它能擔當更出色的防偽標籤。由於每一個數據塊都擁有各自完整及可供認證的時間戳(time-stamped),因此,這個不可隨後更改的記錄,便可以作為橄欖油從生產、出廠到運抵超市貨架的安全證明。消費者可以在手機程式輸入瓶上的批號,查看其精確的出處,甚至能追溯到生產商是從哪個樹林採摘這一批橄欖。

另外,在過去一年,為加強產品的可追蹤性,Bellucci 繼而推出了一個由 Oracle 創建的區塊鏈衍生系統,令識別源頭的流程更有效率。母公司 Certified Origins 的資訊主管 Andrea Biagianti 對此表示:「我們期望能進一步改善整個供應鏈的信息交流,亦想藉此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以及得到消費者的真正信任。」

在去年年底,IBM 旗下的 Food Trust 網絡亦推出了另一類似技術。研究部的區塊鏈主管 Andreas Kind 解釋:「在註冊階段,您可以自行定義產品及任何特質 —— 例如,觀看一瓶威士忌時你在瓶身所看到的所有細節。」

他指出,該款威士忌的外觀描述能精確地記錄在區塊鏈中,亦意味著以後不能改變。然後,在生產和運送過程中,運輸公司、海關、存倉提供商或零售商,都可以查看商品是否符合這些外觀描述,或所謂的「視覺質量檢測」。

同時,瓶子上的標籤設有專門防偽的錨定機制(Crypto-anchors),當中保存著產品的數據,並且已加密或編碼。防止資料篡改之餘,瓶蓋打開時標籤亦會撕毀。以這種方式包裝,起碼能夠為產品提供更可信賴的品質證據。Andreas Kind 形容:「有點像你買鑽石,然後獲得一封證書。」

然而,BBC 強調,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標籤認證,長遠而言,可能好壞參半。一方面它能夠為生產商提供生產鏈的追蹤資訊,似乎增加了產品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杜絕不法偽造,但另一方面,隨著有關技術普及,它亦可能是食品欺詐行為下一波「做手腳」的摻假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