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旅程已近結束

A+A-
(左起)作者和傅惟慈到梅紹武北京家中作客。
(編按:嚴亢泰曾為居英傳媒人。生於上海,畢業後於北京電台工作。文革後移居倫敦,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的中文科。曾在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報刊雜誌和本網發表文章。現已退休,定居倫敦。下文出自其第二部自傳「如夢書 ——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中,「回憶」一章。)

過去人們都說人活到 70 歲就已經算是「古來稀」了,可是現在,醫學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了許多,70 歲已經不是「古來稀」 而是「不稀奇」了。我從小就喜歡同比我歲數大的人交朋友,和他們談得來,而且總覺得,與他們來往我能學到一些新東西,開闊我的視野,使我的思路更加寬闊。但是過了 70 歲之後,這些朋友竟然陸續消失了。

梅紹武先生先走一步,常常懷念他。我們在文革時期交往密切,都喜歡聽古典音樂和讀外國文學,尤其是歐美文學,所以常常在一起聽音樂,談論外國文學。那時我父親從香港給我寄過許多英文小說,其中毛姆的小說最吸引人,因為毛姆不是當時所提倡的甚麼「進步」作家,所以在大學英語系不把他的作品列入課程,外文書店裡也沒有進口他的書。我這幾本小說就成了熱門書,借閱的人多得很。梅紹武是大名鼎鼎梅蘭芳的兒子,他家沒有被抄,比較安全,鄰居都隔得比較遠,不會聽到我們在偷聽的西方古典音樂的聲音,所以「多管閒事」的積極分子就不會去匯報,我們感到很安全,可以安心享受。我記得音樂家老志誠聽了 Radu Lupu 彈的莫扎特的一首鋼琴協奏曲之後說:「聽了這種美妙的音樂,誰還想革命啊!怪不得要禁止呢!」

我到英國之後雖然和他保持聯繫,但卻同他只見過一面。那是我到北京去出差時,到他新搬的公寓去探望他。同我一起去的是我另一個更密切的老朋友傅惟慈先生。說到傅惟慈先生,我到英國之後同他見過好多次,還請他替 BBC 做過一些節目,其中包括改寫好幾篇毛姆的短篇小說,由我朗讀,製成一系列 15 分鐘的節目,頗受聽眾的歡迎。他竟然也在梅紹武之後仙逝!事有湊巧,他的女婿碰巧是我在倫敦教書時,我班上的學生!

作者和英國小說家 John Fowles 的合照。

現在回想起我這一輩子,真感到十分遺憾,要做的事情太多,結果卻一事無成!到了這歲數再加倍努力,恐怕為時已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就只好如此了。我同許多所謂「名人」接觸,真叫做「近貴而不貴」。比如英國著名作家格林,小說家福爾斯,女作家萊辛,中國詩人艾青,也就是艾未未的父親,鋼琴家傅聰等等,可我自己卻是一個沒有甚麼成績的小百姓而已。

在我母親未去世之前我很懼怕死亡,如果我比她先走一步,那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了:因為我母親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又不會英語,一旦失去了我,她唯一的親人,就很難繼續生活。後來她在院裡平安去世之後,我似乎安心了許多,對死亡的看法完全改變,一點都不懼怕,反而覺得是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一定能達到的,可是,甚麼時候達到卻不得而知。

我回想起傅惟慈的話,認為人生如牌戲:你拿到甚麼牌,你無法控制,就像你出生在甚麼環境,甚麼家庭你自己完全不能控制,但是你怎麼打這副牌,就得看你的本事了!有的人大獲全勝,有的則節節敗退。而我卻覺得,人生還有許多偶然的因素,並不是全靠自己主觀的願望和努力。

我這一生,拿到的牌可以說是比較好的,雖然家庭有點複雜,但我從小就嬌生慣養,沒有受過甚麼苦,童年受到大家的寵愛,小學中學直到考進大學都是一帆風順。然而到了大學命運就逐漸轉向困苦和煩惱,自己的出身、過去的優裕生活變成了痛苦的淵源!文革後期碰巧章士釗去世,給我造成解脫的機會。我離開中國,從香港轉到英國。其中偶然的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當然,我也盡了自己的能力,但光靠自己的努力恐怕還不夠吧。

現在我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要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我的體力和精力都已衰退,不能如願了。我常對朋友們說,現在我就像在車站等我的那班車,不知道這班車甚麼時候來。在等車期間盡量使自己的時間過得愉快一些。現在與我來往的朋友都比我年輕,他們的精力旺盛,對前途抱有希望,正是我的一面鏡子!我當然希望我的那班車來得晚一點,我和年輕的朋友們能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時間長一些。但是這只是希望而已,完全不能由我控制。我是不相信「人定勝天」的,我覺得那只是掌握了大權以為自己能為所欲為的人的幻想而已。

人的思想、社會的變遷,戰爭、和平等等我認為和自然界的植物、動物、陸地、海洋、整個地球、整個宇宙一樣,不是人的腦子可以掌握、可以改變的,就像人的產生、進化,不是由人控制的一樣。我只能聽其自然,等車來了就上去到另一個地方去。我在地球上的旅遊已近結束,雖然大部分地方都還沒到過,但是時間不等人,精力不夠,得回家了。

有人問我為甚麼要寫回憶錄,我一時也找不到答案。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未結束前出生的,我這一輩子經歷了很多社會變遷,又在兩個不同的社會制度中生活過幾十年。我也許是想把我的經歷留下一個記錄,也算是歷史的一部分,當然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認,的確是歷史的見證。也許是出於一種虛榮心,總覺得自己雖然沒對人類做出甚麼貢獻,這一輩子的經歷也許有人會覺得有趣吧。如果有人研究 1940 至 2020 年的歷史,我的見證也許就能提供一些參考。

新書推介

繼「無夢書 —— 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後,嚴亢泰續寫自身如夢如戲的一生。出身顯赫家族,少年時期身歷文革浩劫,僥倖在數年勞改後逃難中國的噩夢,幾經轉折從香港孤身落籍英國倫敦,加入 BBC 中文部,嚐到新聞、言論自由的味道。

作者無爭的心態成為庇佑其半生自由,每次遇上危難,均會因其不爭的心態與悲傷的過去來作正確的判斷而逢凶化吉。故能享受在文化機構與各式文化名人如梅紹武、傅聰、傅惟慈、董橋、陶傑、Doris Lessing、John Fowles 等的交流和交往。作為通曉和親身經歷中國當代狀況的人,作者也利用自身經歷,讓對當代中國充滿誤解和好奇的外國人,有更清晰和真實的理解。

「如夢書 ——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
  • 作者:嚴亢泰
  • 出版:CUP 出版
  • 出版日期:2019 年 3 月
  • 售價:98 港元
  • ISBN:978-988-14379-6-9
  • 銷售點:城邦書店、誠品書店、開益書店及各大小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