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過去,吃下的微塑膠重量有如一張信用卡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夏天酷熱,你在便利店買了一支凍冰冰的礦泉水,一口飲盡,殊不知飲下的盡是微塑膠。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 Isabelle Gerretsen 指出,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分析報告,每人平均一個星期會攝入大約 5 克,有如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微塑膠。這裡的塑膠並非指保鮮膜、膠樽、膠餐具等,而是大小不超過 5 毫米,極其微小的塑膠碎片。

澳洲紐卡素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負責進行研究的 Kala Senathirajah 解釋指,塑膠物被丟棄時,會分解成無數微小分子,滲入河流和海洋,被海洋動物吞食,最終變成食物鏈的一部分。幾經循環,微塑膠已滲透人們的食物、水,甚至是空氣。

主要污染源

報告指出,人們攝取到的微塑膠主要來自飲用水。其中美國 94.4% 的水含有微塑膠,歐洲摻雜微塑膠的水源則佔 72.2%。每人平均每週會飲下大約 1,769 顆微塑膠,尤其樽裝水所含有的微塑膠比自來水高出 20 倍。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生物學博士生 Kieran D. Cox 研究證實,只喝自來水的美國人一年攝取 4,000 顆微塑膠,飲用樽裝水的卻高達 90,000 顆。美國非牟利記者組織 Orb Media 的研究也發現,全球的樽裝水平均每公升有 314.6 顆微塑膠。

其次,人們會從海鮮貝殼類的食物攝入大約 182 顆微塑膠。這是因為「吃蝦蟹時,我們通常會整隻吃下,包括他們受污染的內臟。」另外,美國藝康集團(Ecolab)的實驗發現,空氣中的微塑膠主要來自「合成紡織的產品和灰塵」。

微塑膠的危害

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能夠確切指出微塑膠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但早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發表報告指出,海洋動物因為消化和呼吸系統含有大量的微塑膠而導致早死。微塑膠也可能摻雜了危害性物質,包括生產過程的殘留物、塑膠的添加劑、染料和顏料。微塑膠在空氣裡,也有可能會沾上多環芳香化合物(PAHs),一種在煤、泊油和鐵中找到的化學物。長時間接觸高濃度的 PAHs 會導致癌症如皮膚癌、肺癌、胃癌等疾病。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科學家 Richard Lampitt 形容:「塑膠不是一種特別有害的物質,但它潛在的危害不容小覷。」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展開調查研究樽裝水所帶來的危害

Senathirajah 解釋:「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議題。就算國家解決了自身的塑膠污染問題,微塑膠還是有辦法從其他來源進入我們的生活。」現時全球每年製造超過 3 億噸重的塑膠垃圾,WWF 國際保育主席 Kavita Prakash-Mani 強調,減少塑膠是首當任務:「我們沒有辦法從生活裡取走微塑膠,因此必須針對塑膠污染的根源,以防止它流入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