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功能會出現假知識?

A+A-
現時 Google 搜索之進化,網頁右邊會顯示該事物的基本資料、相片、官方網站等資訊,稱之為「知識面板(Knowledge Panel)」。

近年 Google 相當「貼心」,當你搜索知名的人事物,網頁右邊會顯示名稱、日期及相片等相關資訊,稱為「知識面板」。但別以為「知識」就不會出錯。雜誌「大西洋」報道,這些看似正確的資訊,其實都是演算法自動整理推算而出。當計算錯誤時,反而無意中散佈假信息。

解剖網頁構造

這類知識欄於 2012 年成立,現已成為搜索網頁的基礎內容。有時搜索欄下方會出現小段要文,稱為精選文摘(Featured Snippets),通常取自網站如維基或官網等。前副總裁 Amit Singhal 在當年推出此功能時解釋:「利用網絡的集體智慧,建立像人般了解世界的搜索引擎。」

隨著網絡時代發達,使用者愈來愈依賴於 Google 的搜索功能。據網絡分析公司 Moz 分析發現,介於 13 至 21 歲的使用者,相信知識面板即答案的人比 50 歲以上人士多出一倍;另外,有 44.5% 的人認為精選文摘可能可信(semi-trustworthy),而 13 至 18 歲受訪者相信精選文摘的比率,比其他年齡層平均高出 53%。而另一篇分析發現,一直以來 Google 搜索大致會出現 3 種情況,即無點擊、自然點擊和廣告點擊。但 2019 第二個季度的統計卻發現,Google 網頁多出第 4 種,為點擊回 Google 旗下網頁,佔 5.98%。這表明搜索系統的演算法可以借用網頁排版,引導使用者停留在 Google 的網站裡,回流點擊率。

被演算法選中的假信息

美國作家 Malcom Glenn 在 Google 搜索自己時,發現資料正確,但相中是一位不相關的人士。 圖片來源: Malcom Glen/Twitter

初時,錯誤的訊息較不明顯,如省略了發現細菌基因(CRISPR)的女科學家 Jennifer Doudna設置了錯誤的人物照片等。但近年,外界發現 Google 開始會引用不可靠來源的資訊,無形中放大虛假和仇恨。2018 年,「大西洋」就曾向 Google 舉報,指其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知識面板上,顯示他的暱稱為反猶太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候選人」。同年,網絡新聞 Vice 報道指出,Google 在加州共和黨(CAGOP)的面板上,將納粹主義列為其思想之一,引發爭議。

對此,Google 發言人表示:「有人惡意更改維基內容,通常維基和 Google 都會阻止這類事情發生,但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更再三確保沒有任何一方的訊息可以主導知識面板的內容。他解釋:「通常錯誤都會被系統自動糾正。」系統會定期檢測各個網頁的內容,維持準確性。「因此就算有假信息,也只會是短暫的。」

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應用程式知識處理研究所學者表示:「幾乎沒有關於 Google 知識圖譜中的任何信息。」因此除非有專業技術和人員發現錯處,否則大量假信息仍散播於網頁內。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歷史系副教授 Peter Shulman 指出:「使用者以為獲得客觀的資訊,卻不知道資料來源並不可信,這種情況有多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