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種樹愈乾旱?造林是一把雙刃劍

A+A-
中國於 1978 年開始推行「三北防護林」計劃,宣傳指植林成效甚彰。坊間有機構亦推行植樹計劃,包括圖中螞蟻金服的「螞蟻森林」。 圖片來源:Wang HE/Getty Images

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9 月底專題報道,科學研究認為中國過去 40 年來在北部地區植樹造林,防止沙漠化擴大的政策,事實上反而造成了土壤的水分流失,導致乾旱加劇。

中國最大的植樹計劃「三北防護林」又稱「綠色長城」,目標是減緩及停止北部的水土侵蝕過程,從 1978 年起開始推行。中國政府聲稱,通過這個計劃,已經在北部 13 個省內種植超過 660 億棵樹,每年植樹規模相當於愛爾蘭國土的面積,近年更通過「一帶一路」的政策向其他國家推廣

1999 年,中國政府開始在北部的黃土高原實施計劃,植樹數以百萬計,以修復農地。當時中國的沙漠化地區每年以 10,400 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到 2017 年,中國林業部表示,沙漠化的數字減低到每年 2,400 平方公里,顯示植樹計劃顯著有效,北部許多地區面貌巨變,到處都是樹林覆蓋,並持續快速增長。2018 年中國林業部稱,目標於 2050 年令森林覆蓋率達到 30%。

但是,英國牛津大學地理學家 Troy Sternberg 認為:「植樹的主意很好,但是在沙漠裡植樹實在不太聰明。」雖然植樹可以控制沙漠的範圍,但是很多樹種來自外地,和當地土壤不相符,因此需要大量灌溉。他和另外三名學者聯名撰寫的報告揭示,中國由 1980 年起,乾旱地區的面積約增加了 160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伊朗國土面積,主要歸咎於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轉變。

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院長符淙斌表示,植樹造林是否真的解決了沙漠化問題,目前還言之尚早。土壤復原是一個漫長過程,通常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見到效果。

2018 年北京林業大學四位學者發表研究報告,通過分析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衛星數據,發現中國北部森林面積有所增長,和政府的數據相吻合,但是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改變了伐木政策,而不是因為植樹造林。

政府推動的大規模植樹計劃存在制度缺陷:人工造林取代了原生的森林,農地不斷減少,研究員在中國西南部發現,許多農民不再種植當地作物,而是向政府領取專門的植樹津貼,大量種植與當地水土不服的外來植物。戈壁沙漠以及其他類似的乾旱地區依然在不斷擴大,是由於過度放牧導致邊界上的植被消失,土壤遭到風化以及沉降的侵蝕。

經植樹計劃引入黃土高原的許多樹種,都比當地植物需要更多灌溉,2016 年中國多位學者在「自然」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由植樹計劃改造的新生態系統大量汲取降雨,導致進入河流的水分減少,氣候乾旱的情況惡化,造成水資源短缺。今年 8 月符淙斌和其他學者聯名發表的模型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並提出持續植樹的計劃要有所警惕。

大規模植樹改造生態是一把雙刃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道,1980 年代加拿大曾經試圖通過植樹改造沼澤地帶,抽乾艾伯塔(Alberta)的大部分沼澤,栽種黑雲杉(black spruce)。結果新來的杉樹進一步吸乾沼澤的水分,令原有的泥炭蘚(peat moss)滅絕,原有阻止火勢的隔層植被遭到破壞,森林火災的風險顯著增高 —— 這便是 2016 年 5 月加拿大麥梅利堡(Fort Macmurray)大火的肇因

此外,杉木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汲取地下水,同時儲存碳,一旦發生火災,導致大氣中碳的濃度急劇增高,艾伯塔沼澤原本是儲存碳的窪地,結果卻變成排放碳的基地。

北京林業大學的生態學家曹世雄稱,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在乾旱地區植樹的錯誤,今年 7 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半乾旱地區面積擴大,和 1948 至 1962 年期間相比,1994 至 2008 年期間增加了 33%。在北部大規模植樹地區,地下水已經下降到危險水平。近年來林業部和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改種不需要太多水的灌木。林業部官員也表示,與其一味植樹,不如著重保持植被的健康;在惡劣環境中,正確的栽種技術也十分重要;在貧瘠地帶種植灌木、香草和蔬菜,尤其是可以和灌木共生的中草藥,更可以帶動當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