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磨爛蓆扮工,不如每日只做 5 個鐘?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辦公室又被戲稱「扮工室」,其來自有因。多少人明明已完成手頭上的工作,但往往因需要向上級展示勤奮的一面,努力扮出在工作的樣子。在香港的辦公室,此風尤甚,一眾打工仔不敢準時收工,硬要留在辦公室,以示對公司的忠誠與貢獻。對香港人而言,能準時收工已是優厚待遇,如果是說實行每天工作五小時或四天工作週,更是天方夜譚。

「華爾街日報」報道,德國有企業正在推行「日做五小時」的政策。企業家 Lasse Rheingans 在 2017 年收購了一間小型科技顧問公司。他意識到過往自己在辦公室中,浪費了不少時間在查看 Facebook 或回覆電郵,使他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待在辦公室。於是他在新公司大膽提出,在不減工資和假期之下,把工時由 8 小時縮減至 5 小時。

這間名為 Rheingans Digital Enabler 的公司有 16 名員工,他們只需在早上 8 時開始工作,下午 1 時便可離開。Rheingans 的如意算盤,是期望員工在每週專注工作 25 小時,能做出平時 40 小時的工作:「我們都經歷過,精力充沛地坐在辦公室裡,看網上新聞或 Facebook,名義上一刻的休息以作充電,但實際上你並不需要。」「我的想法是,集中在前五個小時,然後離開,享有充分的休息。」

因此,他不主張在工作時間閒聊,及禁止瀏覽社交媒體。手機請放在背包裡。公司電子郵件帳戶每天僅查看兩次。大多數會議計劃不會持續超過 15 分鐘。

Rheingans 的如意算盤的確打得響。他表示,儘管工時較短,但該公司仍為客戶提供相同水平的產品。公司業務是開發網站、應用程序和電子商務平台,在他持有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他認為,快樂的員工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工作。

最初,Rheingans 堅持要求員工準時 8 點開始工作,後來也稍為放鬆。「這實際上與建立五小時工作日無關。這是關於個人的成熟程度。」他說:「想出每週工作 40 小時是愚蠢的,工作不是時間或地點。工作是一項活動。」簡言之,上班就是能「交到貨」。

對於員工來說,短工時得來不易,工時短了但產出不變,帶來挑戰和壓力。他們也需要高度專注在工作上,不能在工作時間內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例如不能無目的上網或向親朋發短訊聊天。

人力資源公司 Gartner 研究主管 Brian Kropp 表示,每天工作五小時的想法與公司希望提高靈活性的大趨勢相吻合。他指出,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一天的工作中,只有四到五個小時才具生產力,因此減少工作時間並不一定會以公司的產出作為代價。

作為半天工作的先驅,另一挑戰是要與客戶磨合,並得到其體諒。有時候 Rheingans 的員工也需要在 1 點後加班,以應付客戶的限期。經理 Burdach 笑言:「我們不能總是對客戶說:『嘿,現在是下午 1 點,明天再見』。」但客戶們正在適應,亦表示理解。

除了縮減每日的工時,也有企業在測試縮減每週工作的日數。2019 年夏季,微軟日本分部就測試進行四天工作週。在不降低工資的情況下,2,300 名員工連續 5 個星期五有假放。微軟總結測試結果指,縮短工作週使會議效率更高,員工更快樂,並且生產率提高 4 成。

科技進步,生產力理應愈日俱增。通訊方式也愈來愈方便,拉近了人的距離,但同時在某方干擾工作,使員工容易分心。為何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人們的工時卻沒有相應減少呢?

人們是時候反思,如何改變工作的模式,騰出時間,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變革的第一步,也許是香港老闆們要意識到,與其要員工在公司「磨爛蓆」,倒不如讓他們準時收工,明日精神飽滿地回到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