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念化成金錢:美國的「紅藍」經濟圈

A+A-
圖片來源:Gary Hershorn/Getty Images

社會愈趨分化,「杯葛戰」便愈熱烈。香港有「黃藍」消費圈,美國也有「紅藍」經濟圈:Wrangler 和 Levi’s 同為美國著名牛仔品牌,近年因關注不同社會議題,掀起兩極化的消費選擇。前者被共和派(紅)擁護,後者受民主派(藍)支持,戰線更延伸至其他行業。

「華爾街日報」引述研究公司 MRI-Simmons 的調查報告,在眾多品牌中,Levi’s 的民主派支持率在 2004 至 2018 年間上升 3%,而 Wrangler 的共和派支持率則上升了 13%。兩大牛仔品牌成為政見對立人士的寵兒,箇中原因複雜,但大概與地區、社會和政治立場有關。

傳統上,Levi’s 在市區(民主黨票源)較受歡迎,而 Wrangler 則在牛仔文化發源地的西部、鄉郊地區(共和黨票源)中更有名望。不過,近年 Levi’s 頻頻就政治議題發聲,先在 2017 年反對杜林普限制穆斯林入境,再聯署促請政府加強槍械管制,關注弱勢社群,進一步鞏固民主派的支持;Wrangler 一直為牛仔競技運動(rodeo)、乳癌研究和退伍軍人提供援助,雖無表明政治傾向,但民主共和兩黨對立,使其自然成為共和派的擁護對象。

Levi’s 總裁 Chip Bergh 指,公司無意建立特定黨派的顧客群,只希望從道德角度明辨是非。「有時你要『厚著臉皮』去做決定。」他說:「不認同的,大可不買我們的產品。」Bergh 知道此舉會失去部分客源,但他認為,多數顧客都希望企業能站出來表態,而非埋頭賺錢;Wrangler 母公司 Kontoor Brands 總裁 Scott Baxter 則表示,他們甚少觸及政治:「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不會利用政治分歧來獲益。」

自 2016 年總統大選起,美國有愈來愈多企業在不同議題上表達意見,例如移民政策、同性戀權益等,成功吸引年輕一族和關心社會的人士注意。除了時裝行業,選擇性消費的現象也蔓延至汽車、飲食、運動和新聞界。「人們不僅在選舉中投票,還會在眾多品牌間『挑選』。」公關公司 Edelman 總裁 Richard Edelman 說。他在 2018 年訪問了 1,000 人,當中 60% 表示會光顧理念相同的品牌,比 2017 年的數字提升了 13% 。

雖然 Wrangler 鮮有就政治議題發聲,但居住在共和黨州份蒙大拿(Montana)的 Terance Eichhorn 表示,他對 Wrangler 的愛根深蒂固。「我全家都是穿 Wrangler 長大的。」他說:「它是牛仔競技的最大贊助商。我熱愛這項運動,所以我支持 Wrangler。Levi’s?我從未穿過。 」

已退休的 Ken Adams 也是 Wrangler 發燒友,然而 Levi’s 的表現令他刮目相看,促使他在今年買下兩條 Levi’s 牛仔褲,以表支持:「當我看見某些企業願意為建設社會出力時,我認為它們值得獎勵。其他站錯邊的,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