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史太林和邱吉爾在雅爾達會議上會面。 圖片來源:PhotoQuest/Getty Images

一百年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蘇聯、德國、英美之間的三國地下情報戰。

希特拉侵佔歐陸之後,何時會轉向東線入侵蘇聯,消息早已滿天飛,關鍵是德國到底何時動手。

當年蘇聯經濟破敗,史太林展開黨內大清洗,國內人心動盪。史太林對希特拉的疑心卻遠遠低於邱吉爾,雖然英蘇兩國期時還是表面上的同盟。

因為史太林認定邱吉爾才是共產黨最大的敵人。

1917 年,蘇聯政權剛成立,邱吉爾就已經公開宣稱要對此一布爾什維克的邪惡政權開戰,並挑動新生的蘇聯內戰。

雖然有許多情報由歐洲傳來,警告史太林,納粹即將進攻,但史太林堅持這是邱吉爾故意散佈的假情報,目的是分化他與希特拉本人的關係。

後來邱吉爾直接用電報警告史太林:納粹正在籌備侵入白俄羅斯。史太林更加不相信,反而覺得蘇德之間應該簽署和平協議。直到 1940 年 6 月初,德國軍隊在蘇聯邊境處大量集結。

德國駐莫斯科大使私下宴請回蘇聯述職的蘇聯駐德國大使迪卡諾索夫(Vladimir Dekanozov)。在午餐的宴會上,德國大使私下說:我國準備對你們出兵。因為德國的軍事精神來自卑斯麥,而我也是卑斯麥的追隨者,雖然我永遠不贊成德國應該攻打蘇聯。

如此赤裸的表白,自然是得到希特拉的授意。因為德國認為事機成熟,隨時侵入蘇聯,有把握大勝。

這位德國大使為何如此大膽?答案是看準了史太林對邱吉爾的防範,尤甚於德國,甚至誤導史太林懷疑邱吉爾的間諜滲透工作連德國駐蘇聯的大使也已經是「英方的人」,故意指使他迷惑蘇聯。

用計如此之深,令猜疑成性的史太林終於吃了大虧。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本來是軍學的一大心理戰術。間諜這個行業必須由高智商的人來做,但往往也最能懲治自以為智商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