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終結

A+A-
30 年代的上海外灘。 圖片來源:AFP via Getty Images

2009 年,中國國務院宣佈上海將在 2020 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新一年將至,要達成當初的鴻圖、偉略,似乎遙遙無期。約一個世紀前,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曾是世上最開放的大都市。這顆東方明珠、東方巴黎,是如何得到又失去這個地位,而要「再全球化(re-globalizing)」?

1842 年「南京條約」裡,清廷除向英國割讓香港島外,還開放其他五個港口城市自由通商,上海即為其中之一。許多國家隨之在上海設立租界,最著名的便是法國於 1849 年,與清廷達成建立法租界協議,授權法國領事在租界內的建設及行政權。在上海各租界範圍內,外國人不受清法律約束。隨著英、法及美國從上海各自劃下租界,上海遂成域外之地。

同時,外國人於 1845 年起在上海的建築,都有其母國城市的形象。法租界以綠樹成蔭的街道、雅緻的咖啡館聞名,英國人設立豪華的私人俱樂部,主要道路的商業發展則握在美國人手中。僅十年,由外國主導的上海,便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港口,不到二十年,上海已成全球增長最快的城市。

1927 年,進駐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的英軍。 圖片來源:Photo12/UIG/Getty Images

即使上海實際上已是外國人管理的城市,但當地還有許多不曾遷離的居民,令上海成為東西文化交匯融合之地。上海既為重要的工業中心與貿易港口,不僅在 1930 年代,有多達 6 萬名外國商人前來,亦吸引國內其他地區的人移居。繁盛時期的上海,自然成為一座理想的城市 —— 亞洲最佳的藝術品、最宏偉的建築及最強大的商業業務均在此地。同時,有舞廳、妓院、高級餐廳、俱樂部以及外國賽馬場,迎合富人口味;大量處於社會底層的中國人,則為這座城市提供廉價勞動力。窮與富並存於此,讓東方巴黎得以運轉。

然而,隨著租界時代終結,上海變得不再一樣。1937 年 8 月,日軍攻打上海並成功佔領。至 1943 年二次世界大戰最為激烈之時,大多數居於上海的外國人已經逃走,租界的特許權落入日本人手中。1945 年,民國政府正式宣佈接管上海,意味百餘年的上海租界時代結束。戰後上海曾有一定復甦跡象,但 1947 年的惡性通貨膨脹,扼殺了上海的投資與生產。而 1949 年以共產黨勝利告終的中國內戰,更使上海僅餘的外國人離開。時尚、浪漫、紙醉金迷的國際都市,被共產主義全面接管

就在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幾個月後,「解放」的上海即被新政權徵收西方資產。1979 年,美國學者 Thomas N. Thompson 於「亞洲研究專刊(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指出

1949 年後,他們慢慢推動的國有化政策,我稱為「抵押式資本主義(hostage capitalism)」,標誌著對外國企業相對有利的經營環境終結。中國最大城市上海,曾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縮影…… 然而,在共產主義的 1950 年代起,上海成為「東方紅」的啟端。原本的滙豐銀行大樓…… 現在已是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總部。

上海在當時失去的,還有人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便有約 100 萬人逃離上海,當中包括資本家、中產知識分子等。美國華裔女作家謝漢蘭,便於 1949 年隨家人一同逃離上海。謝於年初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訪問時形容,上海作為中國的瑰寶,當時完全被佔領與戒嚴。其時熱門話題之一,就是留下抑或逃亡。她又指,許多與自己一家作同樣選擇的人,均是擁有智慧、社會資本的精英。儘管如謝所稱,眾多人才與資本家出逃後,都能為所到之處作貢獻,但對上海而言,則是一個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