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令人更健康?

A+A-
雖然很多西方人覺得中國的醫療體制既便宜又全面,但研究指出其人均壽命在 1980 年起的 20 年間都比預期壽命低,圖為專門治理新型冠狀病毒,位於武漢的重症監護病房。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年 6 月至今,從反送中到武漢肺炎,香港人經歷畢生難忘的大半年。自疫情爆發,香港政府反應遲緩,令不少港人上了一門疾病政治學。五大訴求與防疫,民主與健康,其實息息相關。以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全球衛生計劃總監 Thomas Bollyky 為首的研究團隊,去年於著名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撰文指出,民主化會令人更健康。

世界一方面正面對獨裁化的浪潮,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人均壽命卻大大增加,致使很多人質疑民主與健康的因果關係。受惠於國際醫療援助和國內經濟發展,一些獨裁或所謂的威權主義國家,如埃塞俄比亞、緬甸、盧旺達和烏干達,在 1996 至 2016 年間,國民人均壽命就急增 10 年或以上。盧旺達總統 Paul Kagame 於 2017 年以 98.7% 得票率連任時,時任衛生部長 Agnes Binagwaho 就表明,民主準則不是選票,而是人民的教育、健康和安全。

確實,有不少學者質疑民主與健康並無明顯關係,其論點是民主制度不確保政府向貧苦大眾負責任,也有學者認為並不是民主化令人健康,而是經濟發展令人健康。可是,依然有不少學者指出民主化會促進大眾健康。在民主國家,政府要面對選舉壓力,會比獨裁政府更有動力提供醫療資源和服務,人民自然會更健康。同時,在言論和新聞自由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資訊會更透明,政府也會有更多渠道知道民情,從而調整醫療政策。

去年 Bollyky 研究團隊指出,過往的研究都存在方法學上的問題,例如只觀察兒童及嬰兒健康數字,而沒有包括非傳染性疾病,例如中風、心臟病等。這些疾病往往是外國援助所忽略的,也更考驗各國政府的決心。他們的研究方法可謂歷來最嚴謹,研究範圍亦為最大規模。

一些學者指出,在言論和新聞自由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資訊會更透明,政府也會有更多渠道知道民情,從而調整醫療政策。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他們蒐集了大量數據,例如從 V-Dem 數據庫,收集了共 170 國家過去 46 年的民主指數;由 Financing Global Health 獲得過去 46 年各國人均收入;又從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資料庫分析非 HIV 感染者的人均壽命,以及顯示個別疾病致死率的「原因別死亡率」(Cause-Specific Mortality Rate);另外還有外國醫療援助,以及各國公營醫療開支的數字。團隊再用上 4 種統計學方法,如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方差分解分析(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和固定效應迴歸分析(Fixed-effects Regression),多重驗證民主和民眾健康的因果關係。

結果顯示,民主化在各個方面確實令人更健康。首先是壽命,在 1970-2015 年間,國家經歷民主化後,平均壽命於 10 年後增加 3%。根據迴歸分析,民主化與人均收入升幅沒有明顯關係,但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以及公共醫療開支上升有明顯的關聯性。除了心血管疾病,各國的非傳染性疾病和結核病死亡率也下降了,還間接減低了交通意外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也比對了民主化和人均收入數字增長,對個別疾病死亡率的影響程度,結果發現民主指數演變更能解釋到癌症、肝硬化、心血管疾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變化。可是,研究團體也補充,民主化並非萬能,未必能改善個別疾病問題,例如精神健康、糖尿病和消化系統疾病。但概括而言,民主化確實改善了多方面的健康問題。

在文中,研究團隊以中國和古巴兩個獨裁國家為例。很多西方人覺得兩地的醫療體制既便宜又全面。可是,研究團隊引用 2017 年「刺針」一篇報告指出,從 1980 年起長達 20 年間,中國的平均壽命都比預期壽命低;而古巴在 1970 年平均壽命高出預期壽命 4.7 年,但到 2016 年則下降至 3.5 年。過去獨裁國家的民眾確實愈來愈長壽,但不代表民主制度不會令人更健康,獨裁國家民主化後,公共衛生可能有更好表現。當世界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的威脅將會來得更迫切,國際組織和私人基金支援各國公共衛生建設的時候,也應考慮推動當地政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