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無量的發明:酒精搓手液的歷史

A+A-
圖片來源:John Moore/Getty Images

要預防肺炎,醫生除了呼籲全民戴口罩,也呼籲大家勤洗手。因為雙手經常四處觸碰東西,沾滿細菌,若果觸摸面部,便很容易染病。在街上沒有水,也沒有皂液,要清潔雙手,很多時就靠酒精搓手液。

在很早以前,醫學家便懂得以酒精清潔傷口。著名醫學參考書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今年將第六度再版,而在之前的版本,就有記載藥用酒精的歷史。早在古羅馬時期,名醫蓋倫(Claudius Galen)就用酒精清潔傷口。1,000 年後,中世紀法國醫生肖利亞克(Guy de Chauliac)也用酒精治療軍人傷口。到 1860 年代,醫學急速發展,法國細菌學家巴士德(Louis Pasteur)確立了「菌原論」(Germ theory)後,學者們認真考究不同的殺菌方法。

1875 年,L. Buchholtz 是第一位研究乙醇(ethanol)酒精消毒作用的學者。到了 1930 至 1950 年代,歐美很多醫院都用酒精幫傷患者消毒皮膚。然而,到 60 年代,醫生用其他效果更佳的化學物取代酒精,例如帶碘化合物(iodophor)和酚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很少以酒精消毒。據 1965 年一項調查統計,當時只有 18% 的醫院會用乙醇酒精消毒皮膚。

直至 1966 年,加州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一名學生護士 Lupe Hernandez 靈機一觸,想到將酒精變成凝膠,使人在沒有水和皂液的情況下,都可以輕易清潔雙手,酒精搓手液由此誕生。她很快就註冊了專利,但早期只有醫院加以使用。大概到 1988 年,衛生用品商 Gojo 將酒精搓手液商業化,直至 90 年代尾,美加的零售商廣泛出售酒精搓手液,亦深受飲食業歡迎。

根據「衛報」的數字,2002 年酒精搓手液的銷售量達到 2,800 萬美元,到 2006 年急升到 8,000 萬,2015 年甚至估值超過 4 億美元。經過沙士和 2009 年 H1N1 爆發後,英國人對手部衛生意識提高,在各大超市、餐廳、酒店、安老院,都總會有酒精搓手液在左近。相信 Hernandez 當初也沒有想過,酒精搓手液會成為一門大生意。

然而,也有一些專家懷疑酒精搓手液的功效。例如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微生學家 Ron Cutler 接受「衛報」訪問時指出,雖然市面的酒精搓手液聲稱能殺掉 99.9% 細菌,但很多時廠商只在靜態物件進行實驗,而非人類雙手,一些泥垢可能帶有抗菌的蛋白質,更何況剩下的 0.1% 細菌,數量也是非常之多。Cutler 補充指,人們認為酒精搓手液比水及皂液有效,只因沒有商家會標榜兩者可殺掉 99.9% 細菌。

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是,英美青年難以買酒,竟然會飲酒精搓手液。一枝龍舌蘭酒的標準純度是 70-80 度,但酒精搓手液可高達 120 度,而且青年可以隨便買到。在 2015 年,美國毒物控制中心(poison control center)就接獲 19,729 宗有關報告。

酒精搓手液確實不能 100% 殺滅細菌,但無論如何,不少醫學家認同酒精搓手液的貢獻。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護理學助理教授 Rachel Walker 就希望,藉著 Hernandez 發明酒精搓手液的事蹟,提醒大家記得護士們對世界的貢獻。由於常跟病人近距離接觸,很多護士同時是偉大的醫學發明家,但他們的事蹟往往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