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例外狀態」:抗疫監控恆常化

A+A-
北京漢王科技公司,研發口罩下的臉容辨識系統。 圖片來源:路透社

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上月 26 日撰文,警惕意大利政府可能藉武漢肺炎疫情的「例外狀態」,推出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並成為恆常管理模式。意大利的狀況會否如阿岡本所言,或需日後另行審視。回頭察看中國,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北京分社社長 Lily Kuo 認為,因疫情關係,已活在「例外狀態」一段時間的中國人,正適應政府更深入的監控。

疫情至今,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抗疫措施自然是封城。除此之外,其國內不同地方的抗疫措施還包括:進出公寓或工作場所時,需要掃描 QR Code 認證身份、記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量度體溫、申報近期旅遊紀錄、通過電訊營辦商追蹤人們動向、社交媒體平台提供舉報懷疑染病個案的渠道等,部分城市甚至為舉報人提供獎勵。

上至高層官員,下至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在執行種種防疫規施時皆強調「非常時期,非常措施」。但隨著中國官方近期公佈的新感染人數下降,報道引述居民及觀察人士,對這些非常措施的存續提出疑問。

23 歲的陳蔚瑜(Chen Weiyu,音譯)在上海工作,每天上班均要向公司交上健康檢查、掃描 QR Code。她認為當下的抗疫措施,已是無處不在的監控:「這次疫情令其他平時少見的監控措施更為明顯。」雖有說中國已是「監控大國」,但在武漢肺炎影響下,監控功力似乎更上一層樓。有企業正推出識別系統,可檢測體溫之餘,同時能辨認隱藏在口罩底下的面容。陳表示:「我已不敢想像疫情結束後的發展。」

非常時期,非常措施。但政府會否將非常手段恆常化,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州維權人士王愛忠亦憂慮未來的監控發展。「不論外出或入住酒店,我們時刻感到有人在看著自己。這次疫情,毫無疑問提供更多理由讓政府監控公眾。我不認為一切會隨疫情結束而結束。」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高級專員王松蓮亦表示同意,並以「偏離使命」(mission creep)預示日後的發展。「疫情可能是擴大監視制度的催化劑。重大事件如北京 2008 年奧運會、上海 2010 年世博,均循同一軌跡 —— 這些大事過後,應用大規模監視技術變得恆常。」

除此之外,低技術的人力監控亦進一步加強。守著公共場所或居住小區出入口的警衛,現時可命令途人報告個人信息,或查問居民近期活動。今年 2 月,四川省政府「搗破」一場打雀麻聚集會,強迫參與者在鏡頭前朗讀「我們錯了,不會有下次」的道歉聲明。「紐約時報」將這種發生在中國多地、動員大量基層群眾的抗疫措施,稱為「毛式社會控制運動」。

中文大學的法學副教授 Stuart Hargreaves 受訪時稱,侵入式監視已經是中國「新常態」。「假如要說中國的問題,就是人們容忍監控的限度 —— 如果有的話。」抗疫,或許是接受監控的「好理由」。28 歲的成都居民 Alex Zhang 表示:「用於應對傳染病的這套管理與想法,同樣可在其他地方派上用場。諸如對付媒體、公民記者或種族衝突事件,都已用過。」正如阿岡本在文中提出,人們出於對安全的渴望,接受政府施加的自由限制;但製造這種渴望者,正是政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