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款應用程式助紓壓?

A+A-

現代生活節奏急速,精神疾病成為城市人的隱患。據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數據表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曾受焦慮症困擾。加上近來疫情肆虐,人人為防疫留在家中,更易引起焦慮與不安的情緒。精神狀況每況愈下怎麼辦?Vox 文章提議,可以借用手機應用程式達到減壓效果。

心理應用程式遊戲化

人感到焦慮時,往往傾向捉住負面信息,並將正面信息過濾,進而加劇焦慮感。但心理輔導昂貴又費時,藥物又帶有副作用,使人卻步。於是,人們轉往相對便宜且方便的手機應用程式。市場研究亦預測,將有愈來愈多人使用應用程式減輕心理健康問題。

市面上眾多心理健康應用程式以遊戲化(gamification)為基礎。此類程式多運用得分制、獎賞徽章及貼紙等經典遊戲元素。凱撒斯勞滕工業大學(University of Kaiserslautern)科研人員 Alexandra Hoffmann 研究顯示,將應用程式遊戲化可以提高用戶的動力及參與度。

SuperBetter 以遊戲方式達到減壓效果。 圖片來源:SuperBetter

抗焦慮應用程式 SuperBetter 有如電子遊戲,用戶可打怪獸、招募玩家並挑戰任務。該程式亦使用鮮豔的彩虹配色,配以正面的鼓勵詞句如「繼續前進!你可以完成它!」以達到臨床治療效果。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心理醫學系名譽高級講師 Theresa M. Fleming 研究指出:「一個月內每日使用 SuperBetter 10 分鐘的試驗者,與實驗對照組相比,憂鬱及焦慮症狀明顯大減。」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心理學系教授 Tracy Dennis-Tiwary 研發減輕焦慮的應用程式 Personal Zen,運用注意偏向修正訓練(Attention-Bias Modification Training)的原理,訓練使用者以注意力擺脫消極情緒,並導向正面情緒。遊戲在灰色界面中彈出憤怒及開心的臉,隨著用戶按下愈多開心臉,畫面會從灰色變成彩色,完成挑戰後便可獲得寶石或紀念章作為獎勵。

過度使用或成反效果

但過度遊戲化的心理健康應用程式也會導致上癮。減壓應用程式 Mind Ease 創辦人 Spencer Greenberg 說:「初創公司的誘惑來自用戶的參與度,因為他們可以藉此吸引投資者。但這並非長期的解決方案,若程式無法提供實際價值,參與度不會為公司帶來好處。」

除此之外,此類程式依靠用戶自覺心裡狀況,無法客觀測量,會導致安慰劑效應。但 SuperBetter 創辦人 Jane McGonigal 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用,並不是一件壞事。「若人們認為自己需要感覺良好,而你不過是讓他們在應用程式上花 10 分鐘,就算只提供了安慰劑效果,也是較為符合道德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