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土一點不能少」,但在中共外交方略之下,卻偶有例外,比如承認外蒙古獨立、確定蘇聯在外東北主權,以及出讓白頭山予北韓。近年,中國屢屢在南海議題上與越南交鋒,這對本來是共產陣營的好兄弟,由昔日「援越抗美」到後來的中越戰爭,多年來關係起起落落。1957 年,在兩國友誼如膠似漆的時候,中共就曾經贈送白龍尾島予越南。
白龍尾島(Bach Long Vi)現屬越南海防市,中方原稱夜鶯島或浮水洲島。雖然該島佔地僅 3 平方公里左右,而且離海防市 10 小時小船船程,但生態多樣性極為豐富,也有大量水產、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更是扼守南海北部灣(又稱東京灣,Gulf of Tonkin)的戰略要地,亦是整個南中國海最大的可住人島嶼。根據儋州的地方誌,清朝時,中國漁民就已把白龍尾島,作為來往越南的中轉站和避風港,中國人也在島上建了廟宇。
根據海洋專家 Zhen-Gang Ji 的講法,1887 年的中法條約把北部灣平分了,而白龍尾島被劃入法屬印度支那一部分。可是,法國人對白龍尾島並沒有興趣,只會很偶爾派巡邏船到附近水域,所以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對白龍尾島一直有實然主權。1920 年代,因為在島上發現淡水,開始有中國漁民在當地定居;1930 年代,廣東政府會派人巡察當地,並提交報告。後來二戰,日軍佔領當地;1947 年,國民政府提出的「十一段線」包括了白龍尾島;1949 年國軍戰敗,一度有國軍逃到當地。
可是,在 1953 年,新中國成立後四年,為拉攏北越,周恩來主動宣佈重劃邊界,由「十一段線」變成「九段線」,白龍尾島所在的部分被劃走。當時島上有逾 100 戶,超過 500 人,多為國軍殘部,海南島的解放軍沒有登島,法國海軍也只是在一帶巡邏。到 1954 年,共產陣營的北越軍完全擊潰法軍,法國人與白龍尾島上 71 戶和 269 人一同撤往南越。1955 年,解放軍也正式登島,把當地劃入儋縣一部分。那時候島上只剩 248 人,130 名男性和 118 名女性,全部都是中國人,除了務農和捕漁,當地人也設立了小市集和學校。
到 1957,白龍尾島的命運大大改變了。當時越南戰爭十分激烈,並威脅到首都河內和直轄市海防的安全。北越領袖胡志明向毛澤東請求協助,希望得到白龍尾島以建立空防雷達系統,加強東北部的防線。基於意識形態和革命情誼,毛澤東希望能「援越抗美」,但韓戰才完結,中國已元氣大傷,不想直接捲入越戰之中,轉讓白龍尾島既可支援革命盟友,亦不用與美國直接衝突,於是毛澤東就答應了。
1957 年 3 月,海南軍區副司令員馬白山作為中共代表,在白龍尾島主持移交儀式。根據兩地的秘密協議,中方把當地居民和國有資產,如學校和政府辦公室一併轉交北越政府。馬白山後來回憶道,當時居民大為困惑,表示自己中國人,為甚麼突然變成越南人?他一直為此感到愧疚。中國政府後來更幫助北越建立雷達站,多年來也運送了大量物資到當地。
到 1965 年底,美國大規模空襲北越各地,越共於是撤走白龍尾島上所有居民;後來又長期與中國處於戰爭狀態,只能派軍人在島上駐守。直到 1992 年底,局勢轉趨穩定,越南政府才鼓勵自願者到白龍尾島定居。2000 年,中國和越南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再一次確認越南擁有白龍尾島的主權。
現時,該島有 1,000 名居民,仍然是軍事禁區,只有越南居民可以直接前往。島上只有少數餐廳,但很多人會到附近一帶做天然氣和石油勘探,每年也有約 11,000 漁船到當地避風港。Zhen-Gang Ji 稱,白龍尾島是北部灣之珠,大有潛力成為海上生態旅遊和海上貿易中心,全因中國 60 年前的一份厚禮,越南今天可獨享所有資源。近年,中越關係因南海爭議變得緊張起來,偶爾有愛國網民會要求中共收回白龍尾島;另一方面,越南為了制衡中國,一直有傳會出租金蘭灣軍事基地予美軍駐紮,白龍尾島或會成為越南和盟友重要的戰略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