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人靠海外移民打國際戰線?

A+A-
10 月 10 日,法國史特拉斯堡有過千名亞美尼亞裔居民上街,有兒童手持象徵納卡地區獨立的旗幟,聲援母國對阿塞拜疆戰事。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還是留,是很多人近來的掙扎,有人批評移民就是逃兵,但最近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戰爭中,離散各地的 700 萬亞美尼亞人再次證明,海外社群在國際戰線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去或留並非對立,關鍵始終取決於心態。

專責中東事務的新聞工作者 Rebecca Collard 在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指自從這場南高加索戰事爆發,海外亞美尼亞人便積極爭取國際支持 —— 在貝魯特的亞美尼亞人社區 Bourj Hammoud,有年輕人手持亞美尼亞國旗遊行。歐洲各地和洛杉磯都有亞美尼亞人堵路抗議,亦有人運送金錢、藥品和食物到母國,以及要求政府就戰事表態。

百年多前,過百萬亞美尼亞人在鄂圖曼帝國遭到種族滅絕,倖存的亞美尼亞人南逃至敍利亞東部沙漠,或者近年慘遭戰火蹂躪的古城阿勒頗(Aleppo);另一批人則逃難至現今黎巴嫩,在貝魯特城外的難民營定居,成為當地亞美尼亞社區的雛型。

過百年後,區內不但掛滿亞美尼亞國旗,且到處都有反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塗鴉。居民至今還是以亞美尼亞語為日常用語,只是偶爾夾雜阿拉伯語,他們會聚集收看新聞報道母國的戰事,有商店則播放亞美尼亞愛國歌曲。

除了百年前的難民外,蘇聯統治及其解體前後,亞美尼亞人都前仆後繼流亡國外,每代移民都承傳不同的歷史經驗,但靠著海外的亞美尼亞人學校與教會,以及集體的創傷記憶,移民後代往往保留了祖輩的民族認同,甚至愈發強烈。最近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戰事,更使得數代移民同仇敵愾,打破隔膜。

黎巴嫩政策研究所 Carnegie Middle East Center 學者 Armenak Tokmajyan 解釋,和平盛世時,每代移民的分歧相當明顯,但當戰火重燃,宿敵阿塞拜疆又得到世仇土耳其支援,那種民族集體記憶又再度被喚醒,大家又顯得眾志成城。

雖然不少海外亞美尼亞人揚言,他們願意為母國犧牲,但很多人根本從未踏足亞美尼亞。有別於 1990 年代亞美尼亞獨立之初,當時軍隊尚未成熟,對阿塞拜疆戰爭期間,海外返國的志願軍仍可在戰事中擔當要角;如今當地戰爭都靠無人機及先進坦克,海外志願軍愈來愈難有用武之地。

具體而言,海外社群的支援更常是轉化成資金與物資,以及正面的國際形象。亞美尼亞基金 Hayastan All Armenian Fund 向海外移民募捐,至今籌款 1.26 億美元;國際最知名的亞美尼亞名人 Kim Kardashian 早前便捐贈了 100 萬美元,又拍片上載到 Instagram 向其 1.9 億追蹤者表明:「我們是一個遍佈全球的亞美尼亞民族。」

正如香港人關心美國大選,將如何左右香港局勢發展,亞美尼亞裔社群同樣關心選情,並擁有成熟的遊說團體,成功說服洛杉磯市長表態支持,而亞美尼亞也無可避免成為競選議題之一。Tokmajyan 坦言,離散海外的亞美尼亞人,已經成為支援母國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