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何時誕生?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論述,包括滿族在內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但在當年同盟會推翻滿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中,滿人卻又成為「韃虜」。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太項目副研究員 Bill Hayton,在即將推出的新作 The Invention of China 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應政治需要而發明的國族身份。

假如接受官方「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 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的說法,滿人等「中華各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但 Hayton 接受「外交家」(The Diplomat)訪問指,「中國」此一現代概念,僅可追溯至清末的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屬於其時的改革者及革命人士,對外國思想的改編。

The Invention of China 封面。

將「中國」形容為現代概念,則滿清與中國的繼承關係成為疑問。Hayton 便稱,自己寫書時盡量避免在 1912 年之前使用「中國」(China)一詞。他解釋清廷不是中華帝國,因為統治者當時擁有多重身份。「皇帝在滿洲人面前是貝勒、在蒙古人面前是可汗、在西藏人面前是佛教保護者。而清統治者接受漢文化,故須以皇帝身份表現成普天之下的統治者。但事實上,皇帝劃定了滿人、蒙古人土地的邊界,亦與沙俄帝國劃定邊界。」

然而,自 1840 年鴉片戰爭、1895 年日清戰爭落敗後,清廷不得不改變天朝上國的觀念,採納新模式與外界交往。Hayton 認為,清廷亦因此將原本漢文化中,統治者擁有一切權力的思想,與西方按國家分隔創建出的主權觀念結合。「比起簡單的法制,在清廷眼中主權更是一種道德秩序。」

那推翻滿清的中華民族主義者,又如何以中國之名,繼承包括西藏、新疆、蒙古及滿洲這些非漢人聚居地的主權?Hayton 認為:「中國思想家借用了歐洲關於種族及民族的觀念,並通過選擇性記憶及遺忘歷史,將之與自己過去的觀點相結合,以證明新創立的國家,可以繼承較舊且完全不同的國家,所擁有其人口及領土。」

Hayton 在書中前言部分提出,「發明」(invention)民族的過程,是許多國家誕生的關鍵,並涉及民族神話的編織。過程中,更有人修飾或改寫歷史,甚或刻意忽視某些歷史事實。此外,美國學者 Benedict Anderson 提出,民族國家是「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法國哲學家 Ernest Renan 認為國家的創建或統一的重要因素是「遺忘」。Hayton 表示,中國的誕生同樣有上述特色,與其他國家並無二致。

一塊紀念辛亥革命的銅匾,鑄有「大漢」、「黃帝紀元」等字。 圖片來源:K. Y. Che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那麼,中國與其他民族國家的誕生差異何在?Hayton 指分別在於中國人普遍認為,中國比其他國家都不同,來得更「古老、實在」。號稱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是證據之一。但他認為,其實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多年,若要追溯起來,幾乎所有國家的歷史都能上溯至少 5,000 年。「中國聲稱有 5,000 年歷史,旨在與神話人物黃帝聯繫起來,認定所有中國人都來自單一祖先。」據他所指,正是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建立了黃帝是全體中國人精神祖先的觀念。

但與神話人物的連結,似乎沒法令 Hayton 相信,中國人是一個延續數千年至今的身份。他引用紐西蘭亞洲研究學者 Catherine Churchman 的說法:「『中國』是一個虛幻的術語。它將帝國、王國及共和國這幾個截然不同的政體集於一身,並在歷史上於東亞控制著大小規模各異的地方。」Hayton 則指:「當我開始將清廷視作一個非中華的帝國,它在民族主義革命下被徹底淘汰,便開始明白,支撐著現代中國的信仰體系,有幾多是從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構建或發明出來的東西。」

思想家、革命家等人,一方面將西方的主權概念套用在清帝國身上 —— 視帝國在不同地區的疆土為一個整體及主權;一方面在 20 世紀初刻意培養人們對喪失領土的民族屈辱感。兩者結合,便成為捆綁中華民國與清帝國的手段。Hayton 認為,梁啟超及孫中山想保留全部領土,是導致今天新疆、西藏乃至內蒙古出現亂局的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