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身上用藥,他日會否出現後遺症?近日有研究指,若兒童在兩歲以下曾用抗生素治療,往後更有可能患上多種疾病。根據在「梅奧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發表的文章,曾服用抗生素的嬰幼兒,更易患上哮喘、濕疹、花粉症、乳糜瀉(Celiac disease)、體重及肥胖問題,以及專注力失調或過度活躍症 (ADHD)等。
研究亦發現,接受多重抗生素治療後的患病情況,會因應孩子的性別、年齡、藥物類型、劑量及劑數而異。梅奧醫院衰老中心研究人員 Nathan LeBrasseur 重申:「我們想強調的是,研究顯示這些情況之間存在關聯,但非因果關係。今次發現可為將來研究提供機會,為該年齡組別兒童,找出更安全及可靠地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時機、劑量及類別。」
更多劑量等於更多狀況
研究人員集中分析跨醫療機構的流行病學項目 Rochester Epidemiology Project 所收集超過 14,500 名兒童的數據。當中約 70% 兒童至少接受過 1 種抗生素治療,大多數更曾服用多種抗生素。LeBrasseur 及團隊在文章中指出:
- 接受 1 或 2 種處方的兒童中,只有女孩患哮喘及乳糜瀉的風險明顯更高;
- 接受過 3 至 4 種處方的兒童中,男孩及女孩患上哮喘、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的風險更高,而女孩患上 ADHD 及乳糜瀉、男孩患肥胖症亦與此有關;以及
- 接受 5 種或以上處方的兒童中,男孩及女孩患哮喘、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超重、肥胖症及 ADHD 的風險更高;女孩患乳糜瀉的風險亦較高,而不論男女,服用常用抗生素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均與出現特殊症狀、患上自閉症及食物過敏症有關。
抗生素殺盡益菌惡菌
至於為何抗生素會產生這樣的影響?研究團隊就解釋,這或是由於嬰兒腸道中細菌被擾亂所致。腸道細菌是免疫系統和神經正常發育、身體組成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細菌。但抗生素不懂得區分消化道中細菌的「好」及「壞」,只會殺死所有細菌,使腸道失去正常的菌群(Microbiome)分佈。而人類正正需要某些細菌以吸收營養,分解腸中的食物,並保護整個消化系統免受病原體侵害。
研究直指:「當抗生素首次開發出來及應用時,最大考慮是要控制病原體。但我們現在意識到,廣泛應用抗生素,對正常菌群也會產生相當大的連帶影響,這對發育中的兒童可能尤其重要。」美國兒科學會首席編輯兼醫生 Jennifer Shu 亦建議:「盡量減少使用抗生素,有助預防抗生素引起的耐藥性。而基於這項研究所得,少用抗生素,也許可以起到保護菌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