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再對東京都等地區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但僅靠商戶縮短營業時間,並請市民盡量避免外出,對於阻止疫情擴散,始終只是權宜之計。不少地方政府遂把防疫重點,放在學校及食肆等公共場所的洗手間 —— 因為時至 2021 年,踎廁竟還遍及全國,加快換成有蓋的座廁,成為各地當務之急。
踎廁在日本原為主流,但自從 1959 年、當時的住宅公團採用座廁後,這種西洋便器逐漸普及。衛浴設備生產商 TOTO 表示,2015 年踎廁的出貨量已跌破 1%。但據文部科學省統計,直至去年 9 月,常在災時用作避難所的全國公立中小學校,座廁普及率只有 57%。由於踎廁不便長者使用,衛生情況亦較惡劣,在疫症期間更需蓋上廁板後沖廁,防止水沫飛濺散播病毒,多個地方政府遂加緊改裝。
茨城縣水戶市為推動全部 48 間市立中小學及義務教育學校轉用座廁,在今年度預算額外增加約 1.5 億日元,加上政府發放抗疫用的臨時補助,有望於 2022 年度令座廁使用率提升至 100%,較預期提早 1 年。三重縣亦在去年 9 月追加約 21.5 億日元,期望同樣於明年令 16 間縣立學校改用座廁,同時轉成去除地面排水渠的乾式廁所,讓細菌等難以繁殖。負責人表示,希望藉此降低感染風險。
改建洗手間的公共場所,並不只是學校。宮城縣石卷市 57 個設有公廁的公園,近半數仍用踎廁,市政府利用臨時補助的 8,000 萬日元,希望在今年度把使用率高的 16 間園內廁所,改裝為座廁及增設自動感應洗手設施。山口縣山口市則為改裝座廁的食肆及醫院等機構,最多提供 50 萬日元補助,截至去年 9 月共有 73 宗申請獲批。受惠的居酒屋店主坦言:「長者也容易使用,受到客人好評。」
非牟利組織「日本廁所研究所」代表理事加藤篤指:「從防止(排泄物的)飛沫的角度來看,附有廁板的座廁比踎廁較能防止感染。」不過,他亦提醒:「以手提起及蓋上廁板的話,則比使用踎廁的接觸機會較多,所以如廁後洗手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