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專欄作家寫的是專欄文章,不是學術論文

A+A-

這 2、30 年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專上教育氾濫,教育機構不斷擴充及增加,教師和學生亦隨之增多,使大部分年輕人都讀過專上教育,讀大學變成了以前的高中畢業,碩士博士比比皆是。

而大學裡面一定會有教你寫學術文章的課程,大概就是甚麼都要打個參考來源,不要讓人覺得你抄襲甚麼的。然後你多少要寫一些拿來交功課以便畢業,所以大家多少都看過一點,學過一點。

這產生了一個副作用,就是有人會把學術論文奉為聖品,並將之應用在所有文章上,再批評別人寫得不夠學術(通常說法叫不夠嚴謹,「沒有足夠論述」之類)甚麼的,由此評論專欄作家的文章不怎麼樣。

別人的文章是垃圾,但自己寫的當然不是垃圾,不過當他在專欄寫出所謂的「好文章」時,卻沒甚麼讀者。那是當然的,因為專欄作家與學者根本完全不同,在專欄寫學術文章,或者要求專欄文章像學術論文,都是不切實際的。

寫一篇學術論文,可能動輒過萬字,可以每個名詞後面都括著一個英文,再放一堆考究來源;寫一篇論文,更有機會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慢慢查證及研究。要不是研究或教育機構提供巨額資助,那根本就是非常昂貴的東西。

而一篇專欄文章不過 800 至 1,500 字左右,寫作時間通常很有限,寬容的話有一週,若是日報之類的媒體,更有機會只得短短半天,當然不可能有充裕時間去查證。

但專欄文章並非學術,而是媒體,其真正目標是吸引讀者,所以成功的準則在於讀者的反應。作者更需要寫標題的天賦及說故事的技巧,像演說家一樣,知識與學術是他們的基底,再將之配合文筆、歷練與人格魅力去產生大家想看的東西。令人產生興趣與認同就算得上成功了,其他的都是枝節。

兩者雖然都是「文章」,但從成本、用途、受眾,以及對作家的品質要求都完全不同,搞不清楚它們的分別,用學術論文的標準去衡量專欄文章,本身就是輕率的。

當然我知道,「文人相輕」才是主因,這我就不多提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