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衝突躺著中槍:印度華人社區的沒落

A+A-
今年加爾各答唐人街慶祝農曆新年的景象。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 60 年前,中印爆發邊境戰爭,印度華人曾淪為代罪羔羊,未經審判就被長期關押、財產被充公。近年中印關係再趨緊張,兩國在邊境發生流血衝突,印度反中情緒高漲,世居當地的華人則可能當災。在如今劍拔弩張的情況下,印度華人社區又何去何從?

百年來,加爾各答一直是印度最大華裔社區。歷史可追溯至 19 世紀,加爾各答作為英屬印度首府的年代,當時當地大概有 5 萬華人。但隨著殖民時代結束,中印兩國交惡,更在 1962 年爆發中印邊境戰爭,印度華裔命運便從此逆轉

現年 80 多歲、居於英國根德郡的印度華人後代翠娟,去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稱,當年父親被迫放棄船塢和航運生意,攜同家人大舉移居英國,從此再沒有踏足印度半步。這個移民故事的背後,存在眾多實際安全考慮。

當年印度推出「國防法」(Defence of India act and Defence of India rules, 1962),容許當局繞過法律程序,「逮捕和拘留任何(疑似)有敵對出身的人」。於是只要有華人姓名、華人血統,甚至長得像個華人也可能遭殃,受牽連人數估計 2 萬至 4 萬,在加爾各答就有 1.5 萬人。

1962 年新德里有學生舉行反中遊行,期間有華人商店遇襲,廣告招牌被拆毀。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 Images

專研這個課題的印度記者 Dilip D’Souza 向「孟買鏡報」(Mumbai Mirror解釋,中印戰事只打了 1 個月,時間短促,但對華人的清算卻相當漫長,背後牽涉很多官僚程序,由辨識身份、押解到運送都十分費時。其中有 3,000 人被押送至拉賈斯坦邦德奥利(Deoli)拘留,囚禁時間由數個月到 4 至 5 年不等,背後沒有任何準則可言。很多華人獲釋後重返原居地,方發現自己的家園被充公或被毀,喪失生計,甚至被阻止返回住處。

事件中,大約有 7,500 名華人移民香港、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和美國等地,之後又有 2,395 人被驅逐出境。雖然其他人未有即時離開,部分人視印度為家,亦有人只是缺乏移民的財力,但在不利的社會環境因素下,華人社區終究難逃沒落的命運。如今加爾各答的華裔人口,已萎縮到約莫 2,500 人左右。

事隔近 60 年,殘存的華人社區又再面臨威脅 —— 中印邊境再起流血衝突,印度反中情緒高漲,更號召抵制中國商品和食物。但「經濟學人」最近在加爾各答唐人街採訪,卻未發現有緊張氣氛,華人不但未有站在中國一邊,更組織合唱團大唱印度愛國歌曲,以示忠於印度,華人寺廟亦如常高掛印度國旗。傳統的華人木匠、牙醫和皮匠,依舊受到老一輩印度人青睞。

能操印地語、孟加拉語、英語和客家話的華人 Winnie,在 1962 年的慘劇中失去上學機會,更痛失了父親,事後好不容易在 1968 年開設美容店自力更生。她在訪問中指出,絕大多數華人已經移民海外,加拿大萬錦市(Markham)的加爾各答華人後代人數,比留居加爾各答的還要多。在訪談間,就連她的侄女也在打聽加拿大簽證問題。

不過,並非所有華人都對印度如此放得開。Patrick Lee 仍然操持家族生意,與兄弟出產老字號醬油「寶昌」(Pou Chong),他寄望子女能夠回國繼承事業,並確信印度是個好地方。縱然他依舊記得,岳丈母在 1962 年時的囚禁經歷:「一夜之間,他們喪失一切、喪失畢生積蓄,變得一無所有,所以難免是有點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