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考古與瘧疾

A+A-
奧塔哥大學解剖學博士 Melandri Vlok 與團隊發現,瘧疾早於超過 7,000 年前已經出現。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Otago

最近,考古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肆虐至今的瘧疾(malaria)原來在超過 7,000 年前,已經影響人類聚居的群體。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解剖學博士 Melandri Vlok 指出,是次發現有很重要的突破,因為它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與瘧疾關係的整體瞭解。至少在東南亞地區,研究推翻了此病症在人類發展農業時才開始肆虐的說法。

直到今天,瘧疾對人類的影響仍然非常大,死亡率亦持續高企。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截至 2019 年,全球一共有 2.29 億宗個案,當中更有 67% 的死亡個案為 5 歲以下兒童。

雖然瘧疾個案在考古學上沒有明確的紀錄,但它確實改變了人類群體的進化史,並於一些史前骸骨上展現出相關的病變痕跡。

過去,瘧疾的基因雖然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較為凶猛,但病症的源頭仍然未明。Vlok 與團隊便在越南的狩獵採集社區(hunter-gatherer)考古遺址,找到約 7,000 年前有關地中海貧血的案例,遠早於農耕的出現時期。

一些地區以刀耕火種法(slash and burn)種植,當中形成的積水吸引瘧蚊停留產卵。不過在東南亞地區,這些蚊種則是森林中的常客,在農耕出現之前,牠們早已與人類共存。

在被斷定為地中海貧血症的骸骨上,團隊透過微觀技術,調查相關病理變化,並在 2015 年初次意識到狩獵採集社區的骸骨上有相應變化,但由於骸骨的保存狀況不是很好,所以未能斷言。隨後團隊找來澳洲的教授,並透過顯微鏡技術觀察,發現這些來自越南古代時期的骨頭標本上,都有一些異常的孔洞(abnormal porosity),與現今地中海貧血病人骨質流失及孔洞化的病變互相呼應。除此之外,Vlok 在完成其博士研究時,同樣在越南找到約 4,000 年前位於相同地域的農耕遺址骸骨,並與 7,000 年前的骸骨有著相同變化。將此兩輯研究組合,便間接展示了瘧疾在東南亞的悠久歷史。

如果從考古的遺骸及相關歷史文獻細心考察,便會發現很多現代流行的病理,其實從古代就已經出現,甚至比我們想像的更早!參透這些病變,有助我們瞭解當中的演變過程,以及相應的處理方式。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