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年的六四事件影響了無數家庭的一生,改變了中港台的發展軌跡。當天外媒奮力把廣場內的珍貴影像帶到全世界,也震撼各國政要,令事件成為環球焦點。六四事件同樣改寫了一名美國女子的一生,她就是今天權傾朝野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佩洛西 1940 年出身於一個民主黨政治世家,父親後來出任三屆巴爾的摩市長,母親和兄長皆是民主黨政客。佩洛西大學時讀政治學,70 年代開始踏入政壇,主要出任黨內職務,例如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1977 年擔任北加州民主黨領袖,1983 年統領整個加州民主黨。一直到 1987 年,佩洛西迎來了一個仕途發展的契機:莎拉柏頓(Sala Burton)過身,令一席加州眾議員輪空。
莎拉柏頓臨終前點名佩洛西為繼任人,可是佩洛西仍要通過黨內選舉,當時對手有知名社運領袖、三藩市監督委員會委員布里特(Harry Britt),布里特是傳奇同志政客 Harvey Milk 繼承人,活躍於民權運動,爭取愛滋病人權益多年。當時佩洛西被認為較貼近黨內權貴,而布里特就是進步派代表,佩洛西最終僅以不足 4,000 票之差險勝,評論甚至認為如果再次重選,佩洛西或者未能僥倖獲勝。她最後在正式選舉中擊敗共和黨隊手,晉身眾議院。
到 1989 年,佩洛西仍然是一名做了兩年眾議員的政壇新秀。立命館大學國際關係部中逵啓示教授曾表示,六四事件是佩洛西的人生轉捩點,在事件前,她嘗試攻打過不少議題,例如愛滋病人權益、舊金山要塞重建、以及禁止攻擊性武器(Assault Weapon Ban),總體而言是一個典型的自由派政客。可是六四事件後,佩洛西就成為了大眾眼中、中國人權議題的戰士(crusader)。
即使美國朝野上下對中國鎮壓示威震怒,時任總統老布殊的態度依然曖昧不定,不想因為六四而中斷與中國的外交和經濟聯繫。佩洛西把握機會,帶頭推出了援助法案,例如「1992 年中國學生保護法案」(Chinese Student Protection Act of 1992),讓 1989 年 6 月 4 日至 1990 年 4 月 11 日期間抵達美國的中國公民申請永久居留權。佩洛西還進一步爭取禁止進口中國製的 AK-47 步槍,雖然失敗,但後來克林頓總統上任,就在 1994 年通過對攻擊性武器的聯邦禁令。
而爭論最激烈者,是中國的最惠國待遇(Most Favoured Nation)地位。1980 年起,中美就互相給予對手最惠國待遇,令雙方產品都可以低關稅入口。由於中國當時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美國總統要每年審查,每次要國會通過。六四事件後,佩洛西等人就希望以此迫使中國改善人權。1990 年 10 月 18 日,眾議院通過佩洛西提出撤回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動議,1991 年 2 月,參議院通過修訂版動議,要求中國改善人權才可延續最惠國待遇,但老布殊行使了否決權。
往後數年,每逢中國最惠國待遇到期,美國政壇又會掀起爭議,直到大約 1994 年才慢慢出現共識,認為與中國做生意,改善民生,可以促進民主化,而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政商領袖亦積極說服美國政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另一方面,佩洛西的「中國人權牌」已經令她深入民心,其中最標誌的一個畫面,是 1991 年佩洛西等國會議員出使中國,到達天安門時她假裝頭痛,離開博物館團,然後出示一幅寫有「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橫額。
到今天,佩洛西已經位居參議院議長,而她每年依然會發表聲明,紀念六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