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六四的信奉基督潮

A+A-
北京聖若瑟堂。 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1989 年 4 月 15 日,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及後,北京學生自發到天安門廣場悼念。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有一幅胡耀邦大型肖像,輓聯印著四字:「何處招魂」,除了現實角度 —— 學生要求政府重新評價胡耀邦,並肯定其民主、自由、寬鬆、和諧的觀點,似乎也點出時人的精神空洞;稍後的六四事件更是很多人心靈破碎的時刻。但也有不少人,此後找到名為基督的精神歸屬。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在 2019 年採訪曾經歷六四的人士。1956 年出生的齊志勇,在六四軍隊清場期間雙腿遭槍擊,需要截肢,時年 33 歲。齊指:「我從小就相信我們的政府,但政府朝我的腿開槍,六四之後,許多人對共產黨的教育、政策和意識形態失去信心。人們不再有任何信仰。結果,人們湧到教堂。」

懇求軍人不要入場鎮壓的示威者。六四過後,部分人感到信仰破滅,並轉投基督。 圖片來源:Peter Turnley/Getty Images

美國普渡大學社會學教授楊鳳崗,也在 1989 年移居美國後接受基督信仰。楊指,自己出身無神論家庭,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共產黨,是一名共產主義革命者,自己則在中國的大學時期開始研究宗教。直至六四後,「我突然感到,靈性上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那段時期對我來說非常痛苦。我想要一個精神家園。當我尋找不同宗教之時,認為基督宗教(Christianity)最有意義,所以我成為信徒了」。

不單自身,楊認為人們在 1989 年,發現共產主義信仰體系無法真正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於是開始尋找其他替代,基督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有些人選擇佛教,但自 1989 年以來,更多知識分子轉向基督而非佛教。特別是那些為民主、為現代社會奮鬥的人,他們把基督視為個人生活的基礎。也許他們渴望的,就是基督宗教提倡的社會制度。」

同樣在中國成長的美國華裔牧師傅希秋,自小就是共產主義模範「紅孩兒」。1989 年學生擠滿天安門廣場之時,傅認為事情是以學生為先的改革新階段。當年 5 月下旬,他還帶領山東聊城學院的同學到達北京,支持學生運動。清場之後,傅被捕,遣送回山東審訊。他表示:「那是我的黑暗時光,但也是精神之旅的開始。」傅發現身邊朋友開始排斥自己,他人似乎變得不再可靠,以愛和關懷相待,只能換到謊言。

在學校,傅要不斷重複供述自己在天安門前犯下的「罪行」,成為外交官的夢想亦破滅,更一度有有輕生打算。直至有人給他一本 19 世紀中國基督徒領袖席勝魔寫的書,講述自己遇到英國傳教士,戒除鴉片毒癮。深受故事感動的傅想到:「假如我自殺,又怎能幫助其他人?我的心變得跟我敵人的心一樣陰暗,我意識到人不能自救,需要接受拯救。」席勝魔的故事,便是傅成為基督徒的契機。

楊鳳崗曾在 80 及 90 年代遊歷中國,他指中國的基督宗教,在這兩個十年出現深遠變化。「80 年代的教堂是半空的,到了 90 年代,原本主要是老人的教堂,有愈來愈多年輕面孔,甚至地方都不夠用。無法進入的人,聚集在教堂前門台階外參與禮拜。」在北京帶領家庭教會的牧師徐永海,人生第一次上教堂,也是 1989 年。他稱,90 年代北京的教會,由一日一次主日崇拜加至三、四次,最後甚至要舉行五次。

對 1989 年後不少人尋求基督信仰,六四後名列「21 名通緝學生名單」第 5 人的周鋒鎖解釋,六四正是轉折點。「我們以前的信仰體系,大體基於愛國主義及祖先崇拜。我認為六四把很多人的這種聯繫摧毀了,於是我們開始在內心探尋『有沒有神』、『有沒有真相』、『可以做甚麼』的問題。今天的家庭教會(house church)運動中,許多具影響力的基督教領袖,都是在 1989 年後成為教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