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5 件我住在台灣後才知道的事情

A+A-

說到台灣,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甚麼呢?

「美食」、「風景」、「台灣女生」、「人情味」、「自由」…… 這些都是普遍香港人對台灣的印象,而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生活及語言文化都與香港相近的地方,台灣在不少港人心中都頗有親切感,亦因地理位置相近而成為很多人的旅遊首選,甚至一年會去個 4、5 次。走在熱鬧的夜市,嗅著炸雞排的香氣、聽著帶台式口音的「歡迎嚟到台灣!」,在香港所承受的壓力彷彿一掃而空。

當然,這些想法都出於旅遊心態,實際居住 3 年後,台灣讓我意想不到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就來說說最讓我感到有趣的 5 件事吧。

1. 台灣房子真的很大

初次來台灣居住時,最讓我驚訝的就是房子的大小。

眾所周知,香港的樓價世界第一,坪數卻小得可憐。要說有多小?台灣的一個廚房,大概等於香港一家三口的住所吧。我沒有誇張,我從小就沒有自己的房間,一家四口擠在只有一個小房間的房子內,連屬於自己的書桌都沒有,要搶客廳的飯桌,可想而知有多小。

搬來台灣以後,才發現能擁有自己的房間是常態,一家人甚至能擁有兩到三個廁所,住透天厝(小型獨棟房子)的朋友家裡甚至能放得下跑步機,真的讓我非常驚訝。

就算是沒有資產的租屋族,在中南部等地方也能以約 1 萬多台幣(約 3,000 港元)租到擁有獨立衛浴的房子,這在香港大概要 1 萬港元(約 4 萬台幣)才能勉強租到;即使是房價較貴的北部,與香港相比,同樣租金的房間還是大出最少 10 坪。

但說實話,在未搬出香港前,我其實沒有意識到「香港房子其實很小」這事實,以為其他地方的人居住環境也差不多、房子天價才是合理。直到搬來台灣,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間時,才發現…… 世界原來真的好大。

那到底是台灣的房子大,還是香港的房子真的太小呢?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2. 台灣中學沒有髮禁

中學的髮禁,真的讓人不得不感慨與抱怨一番。

香港中學的髮型限制非常多:不能染髮、不能燙髮、長度不可以超過幾 CM、不可以剪某個髮型、不可以剃光頭,甚至髮圈也只能用某一兩種顏色,多得讓我懷疑這究竟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甚麼幫助。

因為遺傳因素,我的頭髮天生帶點啡黃,並不算顯眼,但中學教師在我拿出小時候的照片作證明後,仍把我當成不良學生,強迫我「染回」黑髮,最後差點搞得家長投訴到上層才罷休,可想而知有多嚴格。

除了髮禁外,莫名其妙的規定也很多,例如冬天必須低於某氣溫才可以穿大衣。每年冬天,學生都穿著單薄的學校毛衣,冷得直哆嗦的在操場集合開早會,看著被穿上厚厚外衣的教師們走來走去,提點哪個學生的頭髮長度又超過 1mm 了記得要剪。

感冒了?沒關係,醫生證明記得拿來,不影響考試成績就好。這就是香港的中學。

來到台灣,發現女學生們都可以穿短短的校裙、燙著漂亮的長捲髮在校園遊走,才從台灣朋友口中得知,當地大部分中學早已沒有髮禁,只要你喜歡,即使染髮都沒問題。

看到這樣的景象,真的讓人感嘆台灣的自由與開放,以及想說一句:

台灣女學生真的很讚。

3. 食物有分南北口味

台灣人會將地方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香港人則通常直接說出自己的居住地,因為香港真的太小了。

地方小,飲食文化的差異自然也小,可以說幾乎沒有。

以日常的小吃如燒賣、魚蛋為例,在荃灣或柴灣吃的燒賣,味道也不會差多少。即使有差異,也只因店家的料理手法及來貨廠商有所不同,而非地區性的問題。

但在台灣,南部和北部的飲食文化差異可以很大。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端午節吃的糭子。南部的糭子口感軟爛,被戲稱為「鼻涕糭子」;而北部的糭子米飯則粒粒分明,因此又被戲稱為「3D 油飯」,屬於南北糭子的戰爭至今仍未結束。除此之外,肉圓是用炸的還是蒸的、米糕是飯的形狀還是筒仔形狀、魯肉飯跟肉燥飯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北中南部的人都各有解說,各有千秋。

只是在我眼中,它們都一樣好吃就是了。

4. 機車可以騎上行人路上

要說到現在還是最不習慣的文化差異,應該是交通吧。

台灣朋友常常跟我開一個玩笑,說行人走在路上沒有人權,騎機車的才有基本人權。然後往上算是小客車、大客車、大貨車等等。

本來我只把這番話當作笑話,沒想到愈住卻愈感同身受。

台灣是機車大國,因為地方大,必須靠機車代步才方便。亦因如此,行人路相對較少。我現在住的地方,樓下整條路都是汽機車專行,每次外出都要小心翼翼地走在機車旁邊,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被撞到。

即使到了有行人路的地方也先不要興奮,因為你隨時也會碰到騎上來的機車。記得剛剛搬來那年,每次走在行人路上卻被機車喇叭催促時,我都會很不好意思地讓路給他們。住了一陣子以後,我才想到:

「不對,我現在走的不是行人路嗎?」

其實,台灣法律有規定機車不可騎上行人路,但就如剛才所說,行人基本上是沒有人權的,所以大家都對這行為隻眼開隻眼閉。

後來為了爭取基本人權,我去考了機車駕照。至於怎麼在考駕照後不到半年就出了車禍,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5. 便利店是萬事屋

香港便利店的面積雖然小,但功能也算齊全,可以買零食飲料、繳費付款等。只是與台灣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台灣的便利店根本像是萬事屋,只要你付錢,甚麼都能替你辦到。

要寄貨取貨?去便利店吧。

要影印文件?去便利店吧。

要喝手搖飲料?去便利店吧。

要吃早午晚餐?去便利店吧。

要買煮飯材料?去便利店吧。

要繳水電煤電話交通罰款?通通都去便利店吧。

台灣的便利店更是無所不在,甚至誇張得一條街道有 5 間 7-11,讓你不管在哪一個角落都不怕餓死及悶死。

只是,萬能的背後,還是有辛勞付出的人們。

台灣便利店的店員,Respect。

以上就是 5 件我搬來台灣後感到最有趣的文化差異。其實以港人角度來看台灣,讓人驚訝的事情還不少,我們之後再說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移居到台灣生活逾3年的90後女生,筆名茶里,著有繪本《我住在台灣了!》、《一個人住在台灣!》。 從初搬來時的糊塗迷惘、不知所措,到現在能住台灣養活自己,一路就這樣跌跌撞撞找出自己生存的方式。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向大家分享住在台灣的日常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