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製錶,鋼材再用

A+A-
瑞士一家回收廠的廢棄鐘錶殘件。 圖片來源:路透社

瑞士工業每年消耗 12 萬公噸不銹鋼。其中,享譽全球的瑞士製錶業,便是歐洲其中一個不銹鋼需求最大的行業。「瑞士資訊」(SWI)報道,隨著減少對環境影響的呼聲漸長,當地企業家正著手於國內建立鋼材回收鏈,好讓製錶等行業能循環再用珍貴鋼材。

位於伯恩州(Berne)城鎮雷孔維利耶(Reconvilier)的資源回收中心 Precyling,創立於 2018 年。當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一份報告指出,製錶業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比乍看之下更重要」,提到「製錶業對大量珍貴原材料的需求,加上行業缺乏透明度,非常令人憂慮」,又指從銷售市場撤下的鐘錶,會被直接銷毀。Precyling 的技術經理 Gilles Fischer 憶述舊日行業的浪費情形:「幾年前,庫存內過剩的零件,往往只經過簡單材料分揀,就會用壓路機直接壓碎。」

瑞士對鋼材殷求若渴,卻讓生產過程剩餘的鋼材流向外國。國內首家不銹鋼再造企業 Panatere 創辦人 Raphaël Broye 形容,當地的鋼材處理,無論在生態或經濟層面都十分反常:「僅製錶業每年就消耗近 9,000 公噸鋼鐵。但鐘錶零件加工產生的近 1,500 公噸鋼屑,多會運往中國熔化回收,煉成質素一般的鋼棒。」

回收後的鋼材色澤黑沉,被稱為「黑金」。 圖片來源:ID Genève Watches/Facebook

Precyling 總監 Alexandre Haussener 接受訪問時介紹,除了回收一般廢料,公司也會以最嚴格的保密措施,收集地區內約 20 個品牌數以十萬計鐘錶零件。他們拆解的多數是未能在市場出售,但生產商又不欲其流入水貨市場的鐘錶,另外亦會處理一些有缺陷的原廠零件。

報道稱,瑞士製錶業最近終於開始擺脫環境方面的指控。在雷孔維利耶,回收得來的金屬會經人手仔細分揀成金、銀、鈦、鋼等材料,粉碎再造後,不同金屬主要供應給製錶業、醫療用品及製造業再用。鋼材是鐘錶所能回收最具價值的金屬之一,回收得來的鋼料色澤深沉,行業人士稱為侏羅(Jura)地區的「黑金」。

其中,Reconvilier 每月能回收超過 20 公噸鋼材,再運至法國薩瓦省(Savoie)一座工廠熔解,煉成可加工的鋼棒,運回瑞士重新投入工業使用。業務也是回收再造鋼材、將鋼鐵留在瑞士的的 Panatere 目標更遠大,公司接下來打算興建價值 1,000 萬瑞士法郎(約 8,400 萬港元)的太陽能工業熔爐。理論上,如此瑞士就可以無休止使用國內的回收鋼材,毋需運往海外再造。「我們正聯繫對再造鋼材感興趣的大型製錶企業。往後數十年裡,瑞士製錶業的焦點,會是更多本地鋼產品。」

現時,瑞士初創企業 ID Genève Watches,已推出百分百瑞士再造鋼製作的腕錶「CIRCULAR 1」,並在去年 12 月的眾籌活動中,以各 3,500 瑞士法郎(約 2.9 萬港元)的價格,48 小時內將總數 300 件全數售出。企業聯合創辦人 Nicolas Freudiger 指,這類腕錶「多數客人都是千禧一代。手腕之物不僅用來展示財富,他們也想藉此炫耀自己的行動主義」。

儘管 Freudiger 坦承,目前瑞士鐘錶大部分傳統客戶,特別是來自亞洲國家的買家,仍然抗拒佩戴再造材料製成的名貴鐘錶。不過,德勤英國(Deloitte UK)今年 6 月的一份報告顯示,現時約 50% 消費者在購買腕錶前,會連帶考慮其可持續性。未來或會如 Haussener 所望:「製錶朝著更可持續、更顧及生態的行業邁進。相信幾年後,採用再造鋼會成為多數瑞士鐘錶製造商的生產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