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絕育營 工作結紮二選一

A+A-
接受大規模絕育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婦女。 圖片來源:Sanjay Kanojia/AFP

人口大國中國上月宣佈,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外界分析是其提高生育率政策的一部分。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多年來則推動「絕育營」 (sterilisation camp),至 2016 年政策才步向終結。但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該國女性囿於生計問題,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大規模絕育

1958 年,毛澤東在中國提出「人多力量大」的同時,印度早在 1950 年代中期已成為全球首個引入計劃生育政策的國家。當時印度平均 1 個婦女生有 6 個孩子,政府希望限制人口增長,阻止普遍的貧困現象。不過,警察封鎖貧窮村莊,再將男性挾到衛生惡劣的手術台上,不問意願強制絕育的做法,使計劃生育迅即成為印度史上惡名昭彰的政策。僅在 1976 年,印度政府就對 620 萬男性進行了絕育手術。

攝於 2014 年,在政府絕育營接受大規模絕育手術的婦女。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16 年,印度法庭下令 3 年內關閉全國絕育營,但近年仍有地方政府命令衛生官員達成絕育手術指標。同時,在避孕套或避孕藥供應不穩定的貧窮偏遠社區,永久避孕方法仍很受歡迎。今年 8 月,僅中部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的蘇古賈(Surguja)一縣,已舉辦了 30 個絕育營,共進行 821 次絕育手術。今年 8 月更傳出該邦一名醫生,在深夜 8 個小時內為 101 名婦女作輸卵管結紮手術,超出法律所容許、每名醫生每日僅能進行 35 次絕育手術的上限。

蘇古賈首席醫療官 Poonam Singh Sisodia 博士指,絕育營的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印度知名婦科醫生 Ifrah Aslam 則指,輸卵管結紮(tubectomy)可在短至 5 分鐘內完成,但手術速度愈快,也愈容易出現併發症。「絕育營的手術繞過安全措施,故有可能導致內出血和其他器官受傷。」

觀乎 2017 年,印度總體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婦女生育 2.2 個孩子,略高於一個國家沒有移民時,維持人口所需的 2.1 人口替代率。數字反映限制人口增長,不再是絕育的因素。此外,根據 2018 年印度政府統計數據,絕育手術已變成幾乎全為女性施行,佔手術的 93%。報道更指,今天的印度女性,為保住就業機會,不惜選擇高風險的子宮切除手術。

中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婦女大規模絕育現象亦不容忽視。當地婦女委員會 2018 年的一項研究指,邦內的比德(Beed)地區有高達 36% 女性接受了絕育手術。比德生活貧困的婦女,除了甘蔗種植園的工作外絕少就業機會,但許多農場主只會僱用接受過子宮切除手術的女工,理由是一些婦女體力所限,月經期間會要求休假。面對唯一的工作機會,當地絕育手術需求激增,部分更未經監管。

有關手術雖在醫院而非臨時營地進行,但當地非政府組織 Jagar Pratishthan 負責人 Manisha Tokle 稱,部分醫生為追求更多利潤,會一再省略手術所需物資。多數婦女又不識字,不了解手術涉及的風險。「他們為了省錢,會在下個病人身上重用針筒,又未有提供手術前後護理,只是開出便宜的止痛藥。」

現年 29 歲的 Asha Ugray 來自馬哈拉施特拉邦 Ghodka Rajuri 村,接受絕育手術後出現內出血、劇烈腹痛、行走、小便困難等症狀。Ugray 在臨時住所接受訪問時顯得氣喘,她指手術後:「我發燒了,身體沒有力氣,無法活動。感覺全身一直在顫抖,體內沒有足夠血液,呼吸困難。」儘管如此,Ugray 的僱主仍拒絕其休假。跟 Ugray 類似的例子不在少數,她所在的村子,已有 15 名婦女接受絕育手術後出現併發症。

印度人民健康運動(People’s Health Movement)全國聯合召集人 Sulakshana Nandi 認為:「政府必須確保提供足夠的常規及優質服務,以滿足避孕需求,而非訴諸大規模的絕育營或不受監管的手術。眾所周知,大規模絕育威脅婦女的生命和健康,一而再重複,是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