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跨過鴨綠江 —— 4 個關於抗美援朝(韓戰)的歷史知識

A+A-
今年 9 月 30 日上映的中國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為時代背景;圖為劇照。

中國藉著 10 月 25 日的「抗美援朝紀念日」,先後上映多部宣揚抗美援朝的影視作品。筆者在此分享 4 個關於抗美援朝(韓戰)的歷史知識,幫助讀者了解這場對東亞局勢有重大影響的軍事衝突:

1.

不論中國官方的論述或影視作品,都把韓戰的爆發歸咎於受美國支持的大韓民國(南韓)對朝鮮(北韓)發動侵略,人民志願軍則為協助朝鮮對抗外敵入侵的正義之師,因此有「抗美援朝」一說;但事實是朝鮮軍隊先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越過三八線對南韓發動侵略

2.

在蘇聯的支援下,朝鮮軍隊勢如破竹,短短三個月內幾乎攻佔朝鮮半島全境,只餘下大邱、釜山等地區負隅頑抗。現今史料顯示,史太林是發動韓戰的幕後推手,目的是要在國際舞台宣示蘇聯對共產主義陣營的支援;亦有分析指史太林想透過韓戰試探西方國家有否與共產陣營開戰的決心,從而部署下一步針對歐洲的軍事行動。

3.

聯合國部隊以二戰美國陸軍名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為總司令,在其指揮下,美國海軍陸戰隊於 9 月 15 日在仁川登陸,將戰況逆轉。朝鮮軍隊在兩面夾攻下節節敗退,更被迫回三八線。同月美軍越過三八線,此舉刺激了中國神經,但亦令中方處境非常尷尬: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首要任務是「解放」台灣,完成統一全國大業;中國一方面要和蘇聯「老大哥」表忠,同時亦不願意和西方國家正面衝突。最終,中國軍隊以人民志願軍名義渡過鴨綠江,參戰的只是由彭德懷領導的志願者,原則上中國從未對西方國家宣戰

4.

美軍起初以為中國在朝鮮境內只負責支援角色,但事實上中國一共先後投入兵力約 190 萬人,實在始料不及;當時美軍以麥克阿瑟為首的鷹派主張大舉增兵,甚至動用原子彈迫使志願軍退兵;但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反對將戰爭規模升級,以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來更將麥克阿瑟切換。面對志願軍的人海戰術,美軍加強炮轟空襲,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亦在轟炸中喪生。傳聞指當時毛岸英在晚上使用明火煮食(蛋炒飯)而暴露位置,官方說法則是毛岸英在燒毁機密文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香港出生長大,見證香港人冠絕東方,義勇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