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揭開「新加坡未來經濟」戰略

A+A-
新加坡新市鎮榜鵝(Punggol)。 圖片來源:Wei Leng Tay/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在 6、70 年代,新加坡和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平步青雲。但近年來新加坡急起直追,在科技發展上,有不少地方都比香港起步更快,亦吸引到不少跨國科技企業如 Google、Facebook、LinkedIn 在當地設立亞太區總部。究竟新加坡在各方面發展上有甚麼先決條件?它是否有優勝之處值得香港學習?

新加坡近年經濟發展迅速,當地政府亦大力推動其經濟的創新和轉型,先在 2016 年成立「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再於 2017 年推出「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下一代的開路先鋒」,勾勒出七大策略推動其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

新加坡的成功,在於他們有勇氣和想像力去進行改變,並仔細地作出對應的規劃和切實地執行。當地前政府官員 Peter Ho 曾指出,新加坡的地理面積雖然小,卻能夠創造出龐大的市場和他們獨有的經營環境。對大部分新加坡人而言,改變他們熟悉的身份是成長的一部分,不斷重塑自己是保持未來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近年,新加坡的科技研究亦在政府層面上不斷發展,並將相關科技應用於城市規劃之中,例如他們的新市鎮榜鵝(Punggol)便著力建設一個大型的智能園區,不論是建築物的能源管理、自動化解決方案以至當地的交通規劃、大學發展,都一一包含在內。新加坡的發展模式與香港過往以小區發展的模式有點不同,著重區域之間的整合和協調,以達至更高的效益,這方面的發展思維也值得香港思考。而在人才培訓方面,早在數年前開始,新加坡政府就提出了「未來技能(SkillsFuture)計劃」,透過大規模的培訓、制訂行業轉型藍圖等,協助當地人民規劃未來職涯發展,提高其創新及生產力,至今已有超過 54 萬人受惠。

反觀香港,延續了近兩年的疫情固然為我們的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但同時亦提供了一個推動數碼轉型的契機。香港政府也有需要檢視未來的區域發展策略,檢視土地使用情況,作出針對性的部署,並在教育、科研等不同方面著手,透過跨界別的合作,進一步確立香港創科樞紐的內涵。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社創發展策略顧問,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專門研究非牟利組織的發展。曾走訪全球30多個國家、地區尋找社會創新的故事,並為多個社會項目的慈善組織的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