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要罐頭定要黃金?短期糧食恐慌的可能性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很多人都不相信現今社會會出現糧食危機,尤其是在大都市。

對於這種問題,我常常會以一個簡單小遊戲來跟朋友討論:試幻想一下,一條有 100 個人生活的村莊,他們的糧食一直從外地送來,生活過得不錯,突然不知道是運輸出了問題還是甚麼,送來的糧食少了 15 人的份量。那請問,這條村莊會有多少人捱餓?

有朋友會答是 15 人,因為就是缺少了的份量;也有人說不會有人捱餓,因為得到糧食的 85 人,每人分一小部分出來,就能讓缺糧食的 15 人吃飽。

但不是種族歧視,我得殘酷的告訴你,要是住在這條村莊的全都是華人,這個問題就可能變得複雜。若缺少了 15 份糧食,很可能會出現 50 人飢餓,因為當中有 35 人(這已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可能會有更多)會因為聽到缺少 15 份糧食,而開始搶購囤積比其原本需要多的份量,有些人會擔心其近親就是拿不到糧食的其中一人,於是先替他們搶下來;有些是擔心現在缺 15 人,但誰知未來供應穩定與否,所以多儲一些才安心;而更壞的一小撮人,就是視這 15 人捱餓為一個商機,囤積食物下來,便能賣得比超市更高價,萬一銷情不理想,賺不了多少,也可日後食用,此舉百利而無一害。

結果 15 人份量的食物短缺觸發起搶購潮,最後引發 50 人捱餓的情況。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是假設性問題,我在刻意唱衰華人。但大家如果不是金魚記憶的話,應該還記得當日有人如何囤積廁紙、將口罩加價來發港難財。這些人性黑暗是導致問題加劇的直接原因。

當然,糧食短缺還有很多原因,理查德格雷(Richard Gray)在 2019 年的 BBC 文章「糧食耗盡後,人們要如何面對飢荒」中,便講述薩拉熱窩市民在 1992 年 4 月 5 日突然被波斯尼亞塞族士兵圍困後,如何度過長達四年、如惡夢般的歲月。

老百姓每天都要忍受炮轟及狙擊手步槍,即使有救援站派發麵包,出去領取也得面對生命危險。19 歲青年特爾博尼亞(Rešad Trbonja)憶述,當時店舖裡的食物很快就被搶光,每個人能吃上多少,就視乎家中廚櫃和冰箱裡留著多少食物。直到 1996 年 1 月圍攻結束,薩拉熱窩有 11,500 人喪生,不少是死於炸藥和子彈,但更多是因為飢餓和天然氣及電力被中斷後於寒冷中失救。

當然,在困苦中仍是有著希望,在近郊有後花園的一些居民開始種植蔬菜,並與鄰居分享,也會把種子送給住在大廈裡的人,讓他們在陽台上種植。

特爾博尼亞表示,如果沒有維和部隊的人道救援,薩拉熱窩根本不再存在。因為 90% 的人都是依靠聯合國發放的糧食來生活,而當地富有的人甚至拿珠寶名畫,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在黑市換取額外食物。

其實現今社會的糧食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食物不足,而是出於地緣政治,因此糧食短缺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遙遠。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每天生產無數剩菜殘羹,都是因為你能每天在樓下街市和超市買到食物,或只要願意付錢,就能在餐廳內買到食物。而這個供應鏈有賴全球運作。

作為本土食物生產不多的地方,所有糧食都倚靠入口,一旦物流鏈出現問題,供應短缺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遙不可及。就像石油存儲豐富的委內瑞拉,因通漲加劇而導致政治危機,再引致糧食和醫療藥品短缺,許多家庭甚至要靠吃腐肉來生活,數百萬人口要逃離國家;希臘算是最發達的旅遊城市,卻因歐元危機,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使整個國家陷入糧食短缺。2008 年米價飛漲,亦曾令菲律賓及其鄰近的亞洲地區出現恐慌性搶購;2017 年歐洲惡劣天氣使蔬菜價格暴漲,亦使不少歐洲國家出現蔬菜短缺。

因此,糧食危機的主因在於地緣政治不穩定。當然,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儲存一定日數的額外糧食就能安然度過,因為這類型的危機通常都只是短期性,但問題是像香港這樣的都市,最後還是得回到土地問題上。

一家四口,住 800 呎,實得不足 600,更可能要留個閣樓給菲傭姐姐,哪來空間儲存糧食罐頭?於是大家傾向使用「現有即永有」的樂觀駝鳥策略,相信超市和便利店的食物是永遠長存,要是災情真的來到時,就只能嘆一句:「我點估到 XXX 係咁衰嘅啫?」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