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適合邊緣人居住的台灣

A+A-
圖片來源: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突然覺得,相比起香港,台灣真的蠻適合像我這種邊緣人居住的。

小時候以為自己對私人空間的需求不大,覺得每天外出交際、到處人擠人、跟家人同住到中年是人生常態。直至長大後認識多了其他國家的人,才發現不是我不需要私人空間,而是香港根本不允許人有私人空間。

第一次感受到這衝擊,是我剛剛搬來台灣開始獨居時。

那時我住的房子不大,大概只有 200 多呎(約 6 坪),有點像學生宿舍的感覺。不過初次搬出來住,光是有私人空間已經很高興了,還哪會在意房間大不大。當時的月租只要 1,000 多港幣(約 3,500 台幣),大多的上班族甚至是學生也負擔得起,內部設施如獨立廁所、書桌和床鋪等都一應俱全,我每天就這麼在家裡大聲唱歌、裸體走來走去、深夜四五點才睡也沒人管,真的爽到窩在家裡整整一個月不外出也沒問題。

回想起住在香港時,真的沒多少機會能搬出去住。正常打工仔的薪水,扣除日常飲食交通開支後,大多都只租得起「劏房」(即由一個單位再分間而成的小房間,環境大多嘈雜又惡劣),因此大家都寧願與家人住在一起。唯一有機會外宿是唸大學時,但因宿位長期短缺所以申請沒成功,真的是一房難求。

小時候覺得要自己住的人都很孤單,長大獨居後,卻覺得長期有自己獨處的時光才能讓人安心,這個轉變真不知道是好是壞。雖然孤單的日子還是會有,但如果能用它換來不用與人交際的喘息空間,仔細一想,好像也蠻划算的。

雖然窩在家很爽,但偶爾還得外出唞個氣。而帶給我第二次衝擊的,是台灣交通。

醜話說在前,我覺得台灣的交通非常差,車禍、擦撞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一年在路上喪命的人數以千計,連自己也曾受馬路三寶所害,遇過一次車禍,讓我到現在騎機車都還怕怕的。但相對的,也證明了台灣的交通非常自由,考機車駕照的門檻很低,大家只要有一台機車,就能想去哪就去哪。我原本是個打死也不會考駕照的人,但受社會的氛圍影響下也考了張機車駕照,沒想到從此發現了新世界。

在香港,其實沒事我們都不太想要外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在香港即使考得到車牌也養不起車,養得起車也找不到停車位,所以大部分人外出都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香港的巴士、地鐵、小巴雖然班次密集,但仍難以應付數量龐大的學生和上班族,因此大多數時間都要人擠人,連想坐下安靜聽個音樂都難。再加上那有增無減、愈來愈貴的車資,每每都讓人打消想外出放鬆玩玩的念頭,寧願繼續躲在擠迫的家滑手機度日。

但在台灣,自從擁有了機車後,我真的幾乎想去哪裡玩,考慮不用五分鐘就馬上騎機車閃人了。沒有了時間和地理的限制後,我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到處跑,偶爾到濕地公園看看鴿子、閒時騎到大商場吃個下午茶、工作累了就跑到海邊看看風景散心,不用等巴士、不用約人,只要機車在旁就能一個人隨心的四處亂逛,非常寫意。

到後來,我更進化到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吃 Buffet、一個人唱 KTV 也毫不害羞,愈自由就愈邊緣。雖說跟親友外出也有它的樂趣,但偶爾給自己這樣的邊緣時光,反倒讓我更有能量應付日常中的交際。

除此之外,台灣社會的便利性也很高。如果想要影印、寄貨、繳費等,在便利商店一台 iBon 就能搞定,幾乎不用跟店員溝通;因為交通方便,所以也有很多人當外送平台的車手,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叫外送,不用特地外出;加上台灣的網購平台也很興盛,想買甚麼東西,最快隔天就能送來了,光是窩在家裡就能享受購物的樂趣…… 種種的原因,都讓我這種疲於與人交際的邊緣人不用跟社會有太大的接觸,就能維持日常生活運作,把精力留在工作、創作和親友上。也讓我深深感受到,獨處的空間其實真的很重要。

今天的你,有沒有留點時間獨處,跟自己談話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移居到台灣生活逾3年的90後女生,筆名茶里,著有繪本《我住在台灣了!》、《一個人住在台灣!》。 從初搬來時的糊塗迷惘、不知所措,到現在能住台灣養活自己,一路就這樣跌跌撞撞找出自己生存的方式。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向大家分享住在台灣的日常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