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污染已超出「地球界限」

A+A-
埃及開羅一間製革廠排出的污水。 圖片來源:路透社

化學污染混合物遍地球包括塑膠、殺蟲劑、工業化合物和抗生素在內的 35 萬種化學品。國際科學家團隊日前發表研究,評估人類活動產生的數十萬種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全球生態系統。結論指出,現時全球已經超出了環境污染物的「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即超出人類活動可安全地繼續發展和保持繁榮的界限。

2009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前中心主任 Johan Rockström 帶領國際知名科學家團隊,提出九項關鍵的環境界限,稱為「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人類可在界限以內繼續發展和繁衍後代,但假若這些環境指標超越界限,將增加突發或不可逆轉的環境變化風險。論文發表以後,「地球界限理論」在科學界和環境倡議者間引起極大迴響。Netflix 於 2021 年發佈的紀錄片「地球臨界點」(Breaking Boundaries: The Science of Our Planet),便講述 Rockström 團隊發現「地球界限」的科學之旅。

隨著更多環境科學研究資料出現,由美國化學家 Will Steffen 帶領的團隊,繼續拓展「地球界限理論」。該團隊在 2015 年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研究結果顯示,「生物化學物質流動」(例如磷和氮的循環失調)和「生態完整性」方面超出界限的風險很高,「氣候變化」和「土地系統改變」方面的風險則一直增加,但仍有不確定因素;化學污染則是研究中未能量化風險的地球界限之一。

最新發表於「環境科學及技術」期刊的研究則有新結論,直指化學污染已經超出地球界限。化學污染破壞支持所有生命的生物和物理過程,威脅地球系統。例如,殺蟲劑消滅了許多目標以外的昆蟲,這些昆蟲對生態系統十分重要,從而影響潔淨空氣、水和食物供應。

自 1950 年以來,化學品的產量暴增 50 倍,預計到 2050 年將再增長兩倍;2017 年,全球有 920 億噸材料被提取以作為化學品原料,預計到 2060 年將達到 1,900 億噸。而全球市場上估計有 35 萬種化學品或化學品混合物,近 10 年就新登記近 7 萬種,近 3 萬種化學品僅在新興經濟體註冊,惟這些新興經濟體往往缺乏充分能力來管理和處置化學品。同時,每年有數百萬噸化學物釋放到環境之中,化學品亦愈來愈多出現在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例如北冰洋驗出「機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深海和高山出現微塑膠顆粒等。

塑膠為另一項重大的化學品污染來源。從 2000 年到 2015 年,全球塑膠產量增長 79%,預計到 2050 年累計產量將增加兩倍,達到 330 億噸。塑膠生產及所產生的塑膠垃圾數量巨大,預計亦將超出緩解塑膠污染方面的努力。

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的博士生和研究助理、論文共同作者 Patricia Villarrubia-Gómez 表示:「社會生產新化學品並將其釋放到環境中的速度,與保持在人類安全運作的速度不一致。」另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 Bethanie Carney Almroth 直言:「這些污染物在環境中出現的速度,遠遠超過政府評估全球和區域風險的能力,更不用說控制任何潛在問題了。」

研究人員亦提出緩解化學品污染的方向。Gómez 提醒:「轉向循環經濟非常重要。這意味著要改變材料和產品,以便它們可以重複使用,而不是浪費。」他們亦提出,就像對付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一樣,未來需對化學品的生產和排放設定固定上限。去年初亦有多位學者發表評論,呼籲針對化學品和塑膠採取國際行動,包括建立一個類似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全球化學污染科學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