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由上街示威發展至武裝衝突,軍政府與反對力量的衝突並未停歇。除了平民成為軍方攻勢對象,一些反對政變的僧侶亦曾成為軍方打擊目標。不過,半島電視台( Al Jazeera)報道,軍政府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正拉攏國內知名僧侶,試圖通過國內宗教力量支持,建立政權合法性。
緬甸近 9 成人口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對國民的影響力自不待言。過去一年,佛教僧眾之間不乏反對軍方政變者,來自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的 30 歲僧侶阿加旺塔(Agga Wantha,音譯)便是其中之一。自去年起,近 1,500 名平民在軍方武力鎮壓中喪生,阿加旺塔批評敏昂萊的殺生行徑與教義裡的「不殺生」相悖,「不配被稱為佛教徒」。「我們不殺其他人,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與佛教背道而馳。」
軍方的武力能令人心生恐懼,卻未必能收服人心。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根據緬甸媒體的報道分析,從政變前的 2020 年 8 月,到政變以後的 2021 年 11 月,軍方公開表示支持佛教的新聞增加近四倍。USIP 緬甸項目人員 Billy Ford 認為,軍方希望連串的宗教宣傳,能夠達到武裝與暴力無法企及的效果。
去年 10 月 29 日,軍方在欽邦西北部城鎮坦朗(Thantlang)發動焦土戰役,摧毀數百座建築物,數千人逃離家園。11 月 3 日,敏昂萊則參拜曼德勒幾座寺院並布施,又拜會官方任命的高級僧侶團體,國家僧伽摩訶那亞迦委員會(SSMNC)僧首巴莫沙耶達(Bhamo Sayadaw),該委員會負責監督國內佛教運作及僧眾。半島電視台報道指,緬甸官媒現時幾乎每日都會公佈軍方領導層拜訪高僧的消息,此舉已屬軍政府公關工作的一部分。
緬甸 Pyi Duang Su 和平與對話研究所國家代表 Sai Thet Naing Oo,就解釋軍方頻頻向高級僧侶示好的原因。「軍方將宗教作為賣點,非常機智,因為僧侶在國內地位崇高,獲民眾絕對尊重。軍方想以他們作操縱社會的有力工具,所以即使敏昂萊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辦,都會花時間拜訪受歡迎的僧侶。」
獲軍方禮遇有加的高僧還有西塔古西亞多(Sitagu Sayadaw)。西塔古西亞多以 1980 年代後期支持民主運動、反對軍方統治,以及講義、慈善工作聞名,向來受國民尊敬。然而去年 9 月,西塔古西亞多陪同敏昂萊副手、現任緬甸國防軍副總司令梭溫(Soe Win)出訪俄羅斯。國際危機組織(ICG)緬甸事務顧問 Richard Horsey 認為,軍方高層「與僧侶一同出行,反映獲得某種宗教支持」。早在 2017 年,西塔古西亞多亦曾發表「非佛教徒不是人類,所以殺死他們是正當行為」的言論,為軍方當年武力鎮壓羅興亞人村莊,導致數千人死亡一事辯護。
緬甸佛教內另有一支激進派系:自 2011 年以來聲勢日漸高漲、提倡反穆斯林的佛教民族主義;據指僅在首都仰光,就有 2 至 8 萬名佛教民族主義者。2021 年 9 月初,軍方宣佈釋放國內著名佛教民族主義僧侶、對穆斯林立場強硬的阿欣威拉杜(Ashin Wirathu)。Horsey 指:「軍方雖然不完全支持佛教民族主義的倡議、與威拉杜亦保持一定距離,但仍希望保留強硬派系。」他續解釋:「軍方沒甚麼同路人,他們想在幾乎被所有人唾棄的狀況下,留住或交上任何盟友。佛教民族主義者便是接觸目標之一。」
對於部分著名僧侶與軍方愈走愈近,阿加旺塔強調這不代表僧眾反對民主運動,他認為敏昂萊等軍方人士「稱自己為佛教徒,但這樣做只是為了控制這個國家」。他指,知名僧侶與軍隊結盟,加上疫情期間,其他許多僧侶無法公開參與運動,令僧人的聲音無法傳遞。「自軍事政變以來,敏昂萊通過賄賂贏得僧侶的支持,但我們不希望民眾以為我們不支持抗議運動。作為僧人,我們也不同意軍隊接管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