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罩下成長,影響語言、表情等腦部發展?

A+A-
圖片來源:CHARLY TRIBALLEAU/AFP

孩子不再怕生,以往被視為成長的象徵。但經過疫症大流行,日本不少家長及幼兒工作員觀察到,毫不防範陌生人,或是無法認出熟人的幼童,在這兩年明顯增加。研究幼兒發展的學者憂慮,這是兒童在全民佩戴口罩的環境下長大,因而無法區別樣貌所致。部分托兒機構有見及此,正積極尋求讓防疫與溝通並存之法。

丸山純在茨城縣托兒所「勝田保育園」擔任園長逾 20 年,工作關係,她平時跟園內孩子少有接觸,所以這位「外人」踏入 1 歲孩子的房間時,通常會令他們緊張狂哭。但最近當丸山這樣做,有些幼兒竟毫無戒心地靠近。她坦言:「近兩年來,不怕生的孩子似乎變多了。有時我為此不安,怕他們是否無法辨識樣貌。」

埼玉縣越谷市一名母親指,約 1 歲半的兒子常由祖母接送托管。惟在日前,男孩被偶然脫下口罩的祖母呼喊時,卻像被陌生人叫住般嚇呆了。「整天被口罩包圍,不知是否對兒子的成長帶來壞影響。」上月日本政府改變方針,不再鼓勵 2 歲以上未入學兒童佩戴,原因之一亦是「憂慮難以看到表情會造成影響」。

比治山大學幼兒教育科教授七木田方美在去年夏季,曾就佩戴口罩對嬰幼兒的變化向保育士進行民調,認為「表情貧乏」、「發音有問題」及「不再怕生」分別佔 46%、20% 及 6%。一些個案更反映,當幼兒感到不快,會以哭而非說話來表達。七木田分析:「或是語言發展遲緩、要以哭泣表達的孩子增多。」

京都大學研究生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明和政子指出,從出生後數月到入學前後,大腦的視覺皮層及聽覺皮層深受環境影響。兒童在此階段學習閱讀表情及聆聽聲音,同時透過模仿理解對方,但如今「難在家庭以外得到這種學習機會」。至於長期戴口罩對兒童腦部發展的影響,明和認為尚未收集到充分的科學證據,「政府必須及早進行調查,以此為基礎執行兒童防疫對策」。部分托兒機構則改用能看見嘴巴的透明口罩。

越谷市的增林保育所乃其中之一,保育士石塚二亞希子發現,朗讀繪本時孩子們明顯注視其表情變化。滋賀縣托兒機構 Angel’s House 亦自今春作出同類安排,發現相比去年度幼兒們入園 3 週後仍常哭泣,今年度的新生入園約 1 週便幾乎沒再哭鬧。然而,每個透明口罩約售 1,000 日元(約 60 港元),即使能夠重複使用,但因容易起霧而難持續佩戴。現時保育士們唯有逐步摸索,譬如只在說故事或進食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