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 x 碳信用市場 -「初創玩家」Adam Neumann 下一回合 Flowcarbon

A+A-
Flowcarbon 創辦人 Adam Neumann。 圖片來源:路透社

經歷過 2021 年狂牛,加密貨幣今年初從高位大幅回落,但作為新的營商元素或幌子,仍是吸引資金的好點子。加密貨幣早前亦落戶在碳信用市場,其中一間引人熱話的初創 Flowcarbon,早前完成 7,000 萬美元融資,由加密貨幣創投公司 a16z 領投,General Catalyst 和 Samsung Next 參投;令公司更受注目的,是 Flowcarbon 的創辦人,即為個人操守甚具爭議的 WeWork 聯合創辦人 Adam Neumann。

Flowcarbon 標榜的理念,包括促進碳信用流通、使市場透明化,讓任何人也可進入自願碳信用市場。該公司允許「基於自然」的項目,向希望進行碳抵銷的公司出售碳信用,然後以這些代幣化信用,在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開發區塊鏈項目的理由,是區塊鏈技術將使氣候項目更容易籌集資金,提高透明度,並允許較小的項目更容易地出售給潛在買家。

把碳信用額代幣化及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化交易,令用戶無需費時進行談判,便利交易進行。但過於簡化碳信用交易也帶來管理風險,例如難以把關碳抵銷項目的質量。項目有在個別認證機構註冊,並不等於具質量保證。去年底才推出的加密貨幣碳抵銷項目、由 Toucan 組織發行的加密貨幣 BCT,就被氣候研究組織批評把陳舊的「喪屍」碳信用註銷,轉移到加密貨幣市場,實質並無助於減碳。Flowcarbon 目前公佈的條件,則把合資格的碳用信產生年份限制在最近 5 年內,避免復活喪屍項目。

然而,「不同質」的碳信用是否能統一轉化成同質的代幣或加密貨幣,仍存疑問。碳抵銷項目的類別和具體內容各有不同,例如可再生能源類碳信用和自然類碳信用的價值便有所不同。即使是自然類碳信用項目,亦分為保育、植林、自然恢復類型,每個項目的後續管理嚴謹程度也各異。項目品質不同,價值便不同,單單以表面的碳抵銷額轉換成同質代幣,或會出現混水摸魚的問題,即把較低質項目換成代幣出售。

當前市場的問題不僅在於信用流通是否便利,而是在於驗證碳信用額困難,碳信用額投放市場需時,高質的碳信用供應有限。Flowcarbon 指其接納的抵銷項目限於自然類抵銷,惟目前尚不清楚 Flowcarbon 如何使碳信用或碳補償更值得信賴。Flowcarbon 發言人 Nicole Shore 表示,支持 Flowcarbon GNT 幣的信用來自四個大型碳信用登記處其中之一,「遵循全球碳市場的標準」。該公司稱,其代幣背後的碳信用已經「認證」,但未有詳細說明認證過程是如何進行,也未有詳細說明它是否擁有與當前碳信用市場不同的驗證系統。

真人真事改編劇集「初創玩家」(WeCrashed)令更多人認識到 WeWork 跌落神壇的來龍去脈。現實中,Adam Neumann 憑著出色的募資能力,使 WeWork 獲得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孫正義大筆投資,惟 Neumann 與妻子 Rebekah 以公司名義花錢享樂,將資金投資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業,未有把公司盈利放在首位。Neumann 極具爭議的個人操守,令 Flowcarbon 獲得額外關注,質疑者懷疑 Neumann 是否值得再獲得大筆資金發展加密貨幣碳信用公司。在加密貨幣狂熱退潮之際,Flowcarbon 項目將受市場更嚴格的審視,其認證碳信用的方法和過程也將持續受氣候監察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