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獨裁者總是自毀?

A+A-
1986 年,羅馬尼亞獨裁者壽西斯古的宣傳橫額;他在 1989 年的革命中被推翻及槍決。 圖片來源:Illustré/RDB/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家 Daniel Treisman,在一篇論文中分析了 1800 年至 2015 年間共 218 次民主改革,發現大部分是由專制統治者為保政權而鑄成的錯誤引起,提醒我們即使是最有能力的專制統治者,也會為其政權帶來災難

Treisman 研究的案例中,只有 3 分之 1 是為了阻止流血革命、激勵人民對抗外敵入侵、擊潰敵對政治勢力或與他們達成協議等原因,而有意識地實現民主;其他都是出於統治者拒絕放棄政權而生的意外 —— 就連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喬夫也曾承認這點。

Treisman 列舉了專制統治者曾犯下的 5 個基本錯誤:

  1. 狂妄自大:他們低估了反對派勢力,且未能及時加以壓制。Treisman 形容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於 1848 年被廢黜,是由於「拒絕哪怕只是輕微的讓步,而將一系列改革變成了革命」。羅馬尼亞共產黨獨裁者壽西斯古(Nicolae Ceausescu)在例行演講時才意識到自己已被推翻。印尼前總統蘇哈托(Haji Mohammad Suharto)以為直至自己辭職前仍能控制這個國家。
  2. 引起不必要的風險:統治者發起了自己「未能充分操控」的選舉。例如智利獨裁者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於 1988 年發起公投,決定他能否繼續執政;或如阿根廷前總統加爾鐵里(Leopoldo Galtieri),於 1982 年向福克蘭群島發動了一場沒勝算的戰爭
  3. 滑坡效應:以戈爾巴喬夫為例 —— 統治者推行了政權改革,但政策連番失敗收場。
  4. 誤信叛徒: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以卡洛斯(King Juan Carlos)為指定接班人,但卡洛斯在其病逝後卻實行民主改革,瓦解法西斯政權。但這並非總是獨裁者自己所犯的錯誤,在戈爾巴喬夫的案例中,則是政治局揀錯了維護政權的人選。
  5. 適得其反的暴力:在必要時未能鎮壓反對派,或是獨裁者狂妄自大的表現,但反應過度也會鑄成大錯。例如孟加拉前總統艾爾沙德(Hussain Muhammad Ershad),因警察在一集會期間開槍擊斃一名反對派人士而被迫辭職。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 2013 年因其防暴警察襲擊數百名和平示威的學生,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行動而被趕下台。

專制統治者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犯下這些錯誤,因為他們會被虛假或未能反映實情的民意調查所愚弄。例如馬拉維的班達(Hastings Banda)在 1993 年發起並輸掉公投,正是因其造勢大會出席率高(但人們其實是被迫參與)導致誤判。另外,專制統治者亦可能因任期太久,以至心智能力大不如前,政治觸覺漸變遲鈍。

Treisman 又指出,從 85% 的事件可見,民主化之前總會出現大規模的騷亂。人們遲早無法忍受自己幾乎沒發言權的政權。獨裁者作為政權的中心,即使只是一個人,一旦犯下錯誤,整個政權便可能瓦解。獨裁者經常高估來自權力外部的危險,但其實他們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威脅。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 (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