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不少藝人曾捲入疑似邪教風波,最知名事件有日本傳奇樂隊 X Japan 主音 Toshi,被洗腦奴役 12 年,家財盡散,也賠上了事業黃金期。可是,有人認為這些所謂的「邪教」,其實與一般宗教差別不大,有時候「邪教」標籤很容易會被某些政府挪用來打壓宗教自由。有學者就嘗試解釋邪教與一般宗教的區別,讓受害者及其親友注意。
「邪教」(cult)一直缺乏嚴謹的學術定義,可以泛指虛假(spurious)的宗教,通常涉及對一個人或者一個意念的狂熱崇拜。惟這個標籤始終帶有主觀成分,傳統宗教也未必可以經歷科學理性的驗證,故難以區分「虛假」和「真實」的宗教。「邪教」一詞有時更會被用以打壓非傳統(unorthodox)宗教,以及原住民等較弱勢的文化群體。近年,有西方學者就放棄邪教這個概念,改用上「新宗教運動」(New Religious Movement)一詞,以避免標籤效應。
可是,部分的邪教組織又確實對個人造成極大的身心創傷,甚至帶來公共安全威脅。例如在 1978 年,美國的「人民聖殿教」(Peoples Temple)就發生悲劇,教主要求信徒進行一場「革命性」的集體自殺行動,最終超過 900 人死於圭亞那的瓊斯鎮(Jonestown)。另一宗震驚國際的事件是 1995 年日本東京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當時奧姆真理教因為涉及多宗謀殺案,面臨被日本警察取締,於是發動大型恐怖襲擊,以圖轉移視線,最終做成 13 人死,數千人傷。
故此,有學者依然會傾向保留邪教這個概念,再努力提供學術定義。前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Robert Jay Lifton 就曾撰寫 Cult Formation 一文,講述邪教的三大特徵:
- 該宗教會圍繞著一名魅力型領袖,該領袖會慢慢成為被膜拜的對象,連原本凝聚信徒的教條,都漸漸失去力量,宗教領袖不會受到制衡,成為教派內唯一的權威。
- 通常以教義或者教育為名,教徒會經歷一連串思想改造(在宗教研究通稱為洗腦),或者脅迫性遊說(coercive persuasion)。教徒經常要為教派或者宗教領袖的福祉,做一些不是最合乎自身利益的事情。
- 教派領袖會以經濟、性和其他形式的剝削,控制教徒,對教徒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創傷,如強制勞動、虐兒和醫療疏忽等,在最極端情況下會鼓動教徒策劃暴力行為,或者集體自殺。
英國「衛報」的評論另外列舉了一些要小心提防的跡象,例如,如果某一宗教不容許人們質疑教會領袖、不提供脫教的渠道、財務狀況不清晰、經常散播對外來世界的恐懼,媒體和前教徒又揭露該宗教的負面醜聞,市民就要多加提防。除上述以外,美國「大西洋報」也提出數項邪教特徵,例如反對批判性思考、要求盲目忠誠、批評教徒的家庭等等。
有些宗教信仰確實可以導人向善,令心靈變得更豐盛,但若果不幸墮入邪教圈套,教徒就可能難以自拔。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心身邊人,如遇到困難,就要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